政务公开
关于进一步加强“创新校园”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15-03-30 09:00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常教通〔201553

 

关于进一步加强“创新校园”建设工作的

指导意见


各县市区教育局,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务管理局,西湖、西洞庭管理区教科文局,柳叶湖旅游度假区、桃花源旅游管理区(筹)宣教局,市直各学校:

“创新校园”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增强教育生机与活力、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总动力,也是我市教育的特色工作、重点工作。根据《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全面建设“创新校园”的实施方案》(常教通〔201451号)要求,为持续深入推进“创新校园”建设,进一步增强建设工作的实效性,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统筹兼顾整体性,实现“四个校园”建设全面推进

要充分认识到学校文化建设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完善文化建设内涵。要继续坚持以“雅致校园”“书香校园”“快乐校园”“创新校园”建设为学校文化建设有力抓手,加快建设步伐。要充分认识到“创新校园”是“雅致校园”“书香校园”“快乐校园”建设发展基础之上实现学校品质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要以“创新校园”建设为引领,全面推进“四个校园”建设,形成各有侧重、相互融合、分层推进的工作局面。

二、准确把握规律性,加强“创新校园”建设的薄弱环节

1.完善课程建设。要继续深化课程改革,以课程建设促办学行为规范,以课程建设破素质提升难点,以课程建设兴学校特色。要形成能惠及全体学生、较为成熟的特色课程体系及实施策略,并围绕课程体系建设,逐步探索与之相适应的运作机制、管理模式、队伍建设、资源建设、环境建设等。力争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形成学校特有的办学思路,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稳定独特的办学风格。

2.完善教学形式。要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育创新的主阵地,以建立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课堂为目标,完善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特色的多样课堂教学形式,在课堂提效率,向课堂要质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要加强对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内容教学形式的研究,针对不同的教学形式配置教育科研、师资队伍、学习小组、资源环境。要在丰富传统课堂教学内涵的同时,探索分层教学形式,开展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3.完善评价体系。要用积极正确的评价引导、诊断、改进、激励学校教育工作。要致力于形成涵盖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四个层级的评价体系;要建立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考查学生进步程度和学校努力程度,全程关注发展变化的评价体系。要摒弃只关注学业发展,忽视品德、身心、人文素养、自省自励能力发展及兴趣、特长养成的做法;要摒弃只关注学生发展,忽略对教师、校长激励、评价的做法,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

三、充分体现时代性,丰富“创新校园”的活动内涵

1.开放“创新课堂”。“创新课堂”体现在师生交流互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现代化教学工具使用等方面的变革,要将“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学习模式建立和课堂是否快乐、高效作为评价标准。各地各校要组织教师参与到“创新课堂”的建设中去,建立一批“创新课堂”样板校,树立一批“创新课堂”典型,并组织教学观摩交流活动,以此带动一批教师不断提升人文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真正让创新的理念弥漫课堂、延伸课外。

2.开发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开发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通过开发校本教材能够提高教师对教材和教学思想、方法的驾驭能力,有利于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敦促教师深刻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优劣得失,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精神,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各校要建立校本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要提供人员、场地、经费等保障支持,要充分挖掘学校文化和教师潜能,做好校本教材的开发、使用。要开展好优秀校本教材和优秀校本教材开发研究小组的评选表彰活动。

3.试点“走班制”教学。“走班制”教学是分层教学的重要形式,是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面向每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是为了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主动和谐的发展。各高中学校要组织力量加强对“走班”教学形式的研究,可在部分学科中实行分学科走班,也可选择特色社团活动实行走班。市教育局将适时举行“走班制”实施研讨会议,交流分享经验,研究探讨策略,坚定地推进“走班制”试点。

4.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各校要成立专门委员会对学校规章制度的建立进行全面的梳理,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要召集全体教师或召开教代会,对学校的整章建制情况进行审议。要让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对学校工作计划和重要决策,特别是事关学生和家长切身利益的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要不断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建设,不断总结探索建立家长委员会,建立完善的委员会制度体系,为完善学校管理模式增添新的亮点。市教育局将组织优秀学校管理制度评选活动,加强校际交流,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5.开放家长学校。家长的影响力是青少年成长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各校要不断探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方式,建好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整合多方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开创新的教育领域。各地要建树一批示范性家长学校,做好优秀家长学校开放活动。

6.建设综合实践基地。要不断加强素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力度,整合已有的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德育实践基地、素质拓展基地等资源,为学生搭建“知行合一”的社会实践平台。将学生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纳入课程,让学生感知社会、参与社会,不断培养其社会属性。

7.德育创新展示。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不断充实完善民族精神、礼仪养成、心理健康、法制安全等德育工作内涵,在德育工作内容、德育工作形式、德育工作评价等方面下功夫,开拓创新,不断增强德育工作实效。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心理咨询室建设进度,切实提高心理咨询室使用效益。12月,市教育局将组织开展德育创新工作展示开放周活动,为德育工作经验交流、成果展示提供平台。

8.创建“特色学校”。要以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宗旨为指导,遵循办学规律,在基础建设、办学机制、管理体制、课程建设、队伍建设、教育教学、学校文化等方面开拓创新,形成特色体系。学校要找到令自己卓越的领域,从优势项目到项目特色,从项目特色到学校特色,从学校特色到特色学校,从特色学校到学校品牌,不断提升办学水平,提供多元化教育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市教育局将在全市评选表彰一批“创新教育”示范学校。力争通过35年的的努力,建成一批特色普通高中学校。

四、大力增强实效性,夯实“创新校园”的建设基础

1.加强组织领导。要完善“创新校园”建设领导机制,形成县市区教育局主要领导直接管,学校校长亲自抓,全校师生都参与的工作局面。建立责任明确、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工作机制,从人、财、物上对“创新校园”建设予以全力保障。

2.完善督导评估。要不断修订、完善本区域、本单位“创新校园”建设工作方案,任务细化,责任到人、到校。各地要建立“创新校园”督导评估制度,加强“创新校园”建设调度、指导、督查力度,全年要对本地“创新校园”建设情况进行一次全面专项考评,以确保工作实效。

3.总结交流经验。在全面督查、指导的基础上,各地各校要认真总结“创新校园”建设工作经验、亮点,及时发现、树立文化建设工作典型、先进,通过研讨、参观、表彰等形式交流文化建设经验、心得,通过启发、激励,引起共鸣、思考,以进一步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


                              
常德市教育局
                              
2015324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开 > 政务公开 > 行政文件

关于进一步加强“创新校园”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15-03-30 09:00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常教通〔201553

 

关于进一步加强“创新校园”建设工作的

指导意见


各县市区教育局,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务管理局,西湖、西洞庭管理区教科文局,柳叶湖旅游度假区、桃花源旅游管理区(筹)宣教局,市直各学校:

“创新校园”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增强教育生机与活力、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总动力,也是我市教育的特色工作、重点工作。根据《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全面建设“创新校园”的实施方案》(常教通〔201451号)要求,为持续深入推进“创新校园”建设,进一步增强建设工作的实效性,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统筹兼顾整体性,实现“四个校园”建设全面推进

要充分认识到学校文化建设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完善文化建设内涵。要继续坚持以“雅致校园”“书香校园”“快乐校园”“创新校园”建设为学校文化建设有力抓手,加快建设步伐。要充分认识到“创新校园”是“雅致校园”“书香校园”“快乐校园”建设发展基础之上实现学校品质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要以“创新校园”建设为引领,全面推进“四个校园”建设,形成各有侧重、相互融合、分层推进的工作局面。

二、准确把握规律性,加强“创新校园”建设的薄弱环节

1.完善课程建设。要继续深化课程改革,以课程建设促办学行为规范,以课程建设破素质提升难点,以课程建设兴学校特色。要形成能惠及全体学生、较为成熟的特色课程体系及实施策略,并围绕课程体系建设,逐步探索与之相适应的运作机制、管理模式、队伍建设、资源建设、环境建设等。力争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形成学校特有的办学思路,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稳定独特的办学风格。

2.完善教学形式。要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育创新的主阵地,以建立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课堂为目标,完善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特色的多样课堂教学形式,在课堂提效率,向课堂要质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要加强对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内容教学形式的研究,针对不同的教学形式配置教育科研、师资队伍、学习小组、资源环境。要在丰富传统课堂教学内涵的同时,探索分层教学形式,开展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3.完善评价体系。要用积极正确的评价引导、诊断、改进、激励学校教育工作。要致力于形成涵盖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四个层级的评价体系;要建立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考查学生进步程度和学校努力程度,全程关注发展变化的评价体系。要摒弃只关注学业发展,忽视品德、身心、人文素养、自省自励能力发展及兴趣、特长养成的做法;要摒弃只关注学生发展,忽略对教师、校长激励、评价的做法,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

三、充分体现时代性,丰富“创新校园”的活动内涵

1.开放“创新课堂”。“创新课堂”体现在师生交流互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现代化教学工具使用等方面的变革,要将“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学习模式建立和课堂是否快乐、高效作为评价标准。各地各校要组织教师参与到“创新课堂”的建设中去,建立一批“创新课堂”样板校,树立一批“创新课堂”典型,并组织教学观摩交流活动,以此带动一批教师不断提升人文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真正让创新的理念弥漫课堂、延伸课外。

2.开发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开发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通过开发校本教材能够提高教师对教材和教学思想、方法的驾驭能力,有利于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敦促教师深刻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优劣得失,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精神,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各校要建立校本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要提供人员、场地、经费等保障支持,要充分挖掘学校文化和教师潜能,做好校本教材的开发、使用。要开展好优秀校本教材和优秀校本教材开发研究小组的评选表彰活动。

3.试点“走班制”教学。“走班制”教学是分层教学的重要形式,是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面向每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是为了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主动和谐的发展。各高中学校要组织力量加强对“走班”教学形式的研究,可在部分学科中实行分学科走班,也可选择特色社团活动实行走班。市教育局将适时举行“走班制”实施研讨会议,交流分享经验,研究探讨策略,坚定地推进“走班制”试点。

4.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各校要成立专门委员会对学校规章制度的建立进行全面的梳理,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要召集全体教师或召开教代会,对学校的整章建制情况进行审议。要让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对学校工作计划和重要决策,特别是事关学生和家长切身利益的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要不断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建设,不断总结探索建立家长委员会,建立完善的委员会制度体系,为完善学校管理模式增添新的亮点。市教育局将组织优秀学校管理制度评选活动,加强校际交流,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5.开放家长学校。家长的影响力是青少年成长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各校要不断探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方式,建好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整合多方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开创新的教育领域。各地要建树一批示范性家长学校,做好优秀家长学校开放活动。

6.建设综合实践基地。要不断加强素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力度,整合已有的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德育实践基地、素质拓展基地等资源,为学生搭建“知行合一”的社会实践平台。将学生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纳入课程,让学生感知社会、参与社会,不断培养其社会属性。

7.德育创新展示。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不断充实完善民族精神、礼仪养成、心理健康、法制安全等德育工作内涵,在德育工作内容、德育工作形式、德育工作评价等方面下功夫,开拓创新,不断增强德育工作实效。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心理咨询室建设进度,切实提高心理咨询室使用效益。12月,市教育局将组织开展德育创新工作展示开放周活动,为德育工作经验交流、成果展示提供平台。

8.创建“特色学校”。要以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宗旨为指导,遵循办学规律,在基础建设、办学机制、管理体制、课程建设、队伍建设、教育教学、学校文化等方面开拓创新,形成特色体系。学校要找到令自己卓越的领域,从优势项目到项目特色,从项目特色到学校特色,从学校特色到特色学校,从特色学校到学校品牌,不断提升办学水平,提供多元化教育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市教育局将在全市评选表彰一批“创新教育”示范学校。力争通过35年的的努力,建成一批特色普通高中学校。

四、大力增强实效性,夯实“创新校园”的建设基础

1.加强组织领导。要完善“创新校园”建设领导机制,形成县市区教育局主要领导直接管,学校校长亲自抓,全校师生都参与的工作局面。建立责任明确、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工作机制,从人、财、物上对“创新校园”建设予以全力保障。

2.完善督导评估。要不断修订、完善本区域、本单位“创新校园”建设工作方案,任务细化,责任到人、到校。各地要建立“创新校园”督导评估制度,加强“创新校园”建设调度、指导、督查力度,全年要对本地“创新校园”建设情况进行一次全面专项考评,以确保工作实效。

3.总结交流经验。在全面督查、指导的基础上,各地各校要认真总结“创新校园”建设工作经验、亮点,及时发现、树立文化建设工作典型、先进,通过研讨、参观、表彰等形式交流文化建设经验、心得,通过启发、激励,引起共鸣、思考,以进一步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


                              
常德市教育局
                              
2015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