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有旧站栏目
苏国伟:给语文课堂插上快乐的翅膀
发布时间:2013-11-26 16:09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鼎城区港二口镇中学   苏国伟


我一直认为学习是件快乐的事,学校生活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可是在现实中,我总觉得孩子们学习并不快乐,或者说并不一定能感受到快乐,孩子们厌学、憎恨老师,并将这种情绪带到各科学习中来。

在有些孩子眼中,学语文无非就是背背知识点,做做考试卷,写写作文题,有什么乐趣可言?想想也是这种“通识”性的学科学习方式放之四海而皆准,然而又因为消弭了学科的界限而使各学科归于一统,索然无味。

语文不应该是这样的,语文有自己独有的威力和独特的风景,学语文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快乐学语文”不是追求语文课堂表面上

的“热热闹闹”,而是追求这样一种状态:在学生学习语文的需求真正得到满足之时的一种愉悦感受,是对学习语文充满向往和激情时的一种陶然状态,是生命向语文敞开的一种高峰体验。“快乐学语文”追求的是学习的快乐,是“语文”本真的快乐。

把本真的语文还给学生

语文版七年级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春》是一篇词美、句美、景美、情美的佳作。作者朱自清先生以他的生花妙笔描绘了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这一篇写春的精美散文,不知拨动过多少人的心弦。如何让学生们走进那一幅幅美妙绝伦的新春图?如何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美的情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析字、析词、析句子,无疑会破坏这份美好的意蕴。我决定以“审美”为切入口,按照美的规律从审美角度进行阅读设计,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创设审美的阅读情境,唤起学生的美感情趣,使学生获得美感体验。在具体的教学中以课文为本,以紧扣品读字句为前提,领着学生在诵读中发现美的语句,品味美的情感,抒发美的心声,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想像、审美情感、审美意识,“读你喜欢的句子”,“说你喜欢的理由”用这样开放式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在教学设计时以品味语言为核心,努力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以“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从而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作为教学的基本理念。

读完课文,随着《春天在哪里》乐曲响起,我出示了填空:“春天在________,

学生们们此时已经深有感触,无需再启发,优美凝练的语句已是脱口而出:

生:春天在心里

生:春天在泥土的芬芳里……

情动才能“辞发”。当美丽的春光沉浸着学生们的身心时,歌声袅袅,春光缭绕,孩子们才能正切感受到春的新、美、生机。这样的语言感悟过程,不也是享受语言文字的过程吗?

踏着如歌的散板,学生们此时仿佛已经忘却是在学“学语文”。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沉浸,让我们回到纯真,走向自然。我想,每一次的教学都应该是一次阅读启蒙!

唤起学生作为语文学习主人的快乐

语文学习活动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在语文学习上,学生的创造性表现在很多方面,学生自有学生的感动,学生自有学生的诠释,学生自有学生的情怀,学生自有学生的梦想。

我设计的第二个教学环节──品味春天,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让学生选择喜欢的画面去品味,同时,还可以体味、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从而感受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且有着丰富的内涵与情致的特点。而把这些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又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丰富了想象能力,使阅读进入一个创造性的高度,可谓“一石击三鸟”。

我认为,以学生的立场、学生的语言去自由地表达学生的思想,是语文学习创造性的最高体现。这样一种创造性的语文学习是学生的快乐之源,同时,经由这样快乐的学习,学生又能创造出更多、更新的快乐。这便是“快乐学语文”主张所追求的最高价值、

教学《春》这篇课文时,在品味了语言美后,我不失时机地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再现声、景、情之美,让学生对照画面朗读相应段落,边吟读,边联想,学生自然心有所感,情为所动。这种情境气氛,既使审美主体处于情感感受之中,以情动情,引起共鸣,又使他们在和谐愉悦中得到陶冶,这时我便趁热打铁,因势利导:面对此等美景,你是否有一股冲动:想画、想读、想唱呢?下面根据来写一写,你眼中的“秋”。这时班级异常热闹,快速分组后,学生们积极投入准备中。有的学生脸上带着会心的微笑;有的学生托着腮帮在遐思冥想;有的在闭目沉思;有的则挥笔疾书,似有成竹在胸。

学习应该是快乐的。 “快乐学语文”这一主张,实质上关注学生是以怎样的一种生命姿态在面对语文学习,强调的是回到语文教学生命关怀的价值取向上。“快乐学语文”视快乐为语文的应有之义,由喜欢语文,走向情感的丰富、精神的崇高。“快乐学语文”的最高境界,不是直接给学生快乐、是给他们创造快乐的能力,在快乐的语文学习经历中,追寻成长的幸福。此时此刻,语文所带给学生的,不仅是语言本身,还有情感的陶冶,更有优美的文明气质和优雅的文化风度。

我所处的学校地处农村,学生们的知识面要远远比城市学生狭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思维定式,一味的灌输学生知识,很少有让他们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很少提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我们自以为会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导致课堂的冷场。《春》这节课中的几个问题是我偶尔为之的,本以为学生不可能回答出来,而学生却给出了比我那个所谓的标准答案更完整的答案。也让我警醒,绝不能抹杀学生的能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有赖于教师创设民主、宽容的学习气氛,我们应该使每个学生都具有心理上的安全感,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氛围中充分展开认识活动。师生之间要做到互相尊重的平等和谐的关系,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前提,是活跃课堂的关键所在。 

我守望在我的课堂上,看见学生们清亮的眼神,自信的脸庞;我期待在我的陪伴下,学生们也爱上语文,拥有丰富敏锐的语感、缤纷灿烂的笑脸和朴素高贵的情怀。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有旧站栏目 > 学校管理

苏国伟:给语文课堂插上快乐的翅膀

发布时间:2013-11-26 16:09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鼎城区港二口镇中学   苏国伟


我一直认为学习是件快乐的事,学校生活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可是在现实中,我总觉得孩子们学习并不快乐,或者说并不一定能感受到快乐,孩子们厌学、憎恨老师,并将这种情绪带到各科学习中来。

在有些孩子眼中,学语文无非就是背背知识点,做做考试卷,写写作文题,有什么乐趣可言?想想也是这种“通识”性的学科学习方式放之四海而皆准,然而又因为消弭了学科的界限而使各学科归于一统,索然无味。

语文不应该是这样的,语文有自己独有的威力和独特的风景,学语文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快乐学语文”不是追求语文课堂表面上

的“热热闹闹”,而是追求这样一种状态:在学生学习语文的需求真正得到满足之时的一种愉悦感受,是对学习语文充满向往和激情时的一种陶然状态,是生命向语文敞开的一种高峰体验。“快乐学语文”追求的是学习的快乐,是“语文”本真的快乐。

把本真的语文还给学生

语文版七年级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春》是一篇词美、句美、景美、情美的佳作。作者朱自清先生以他的生花妙笔描绘了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这一篇写春的精美散文,不知拨动过多少人的心弦。如何让学生们走进那一幅幅美妙绝伦的新春图?如何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美的情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析字、析词、析句子,无疑会破坏这份美好的意蕴。我决定以“审美”为切入口,按照美的规律从审美角度进行阅读设计,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创设审美的阅读情境,唤起学生的美感情趣,使学生获得美感体验。在具体的教学中以课文为本,以紧扣品读字句为前提,领着学生在诵读中发现美的语句,品味美的情感,抒发美的心声,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想像、审美情感、审美意识,“读你喜欢的句子”,“说你喜欢的理由”用这样开放式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在教学设计时以品味语言为核心,努力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以“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从而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作为教学的基本理念。

读完课文,随着《春天在哪里》乐曲响起,我出示了填空:“春天在________,

学生们们此时已经深有感触,无需再启发,优美凝练的语句已是脱口而出:

生:春天在心里

生:春天在泥土的芬芳里……

情动才能“辞发”。当美丽的春光沉浸着学生们的身心时,歌声袅袅,春光缭绕,孩子们才能正切感受到春的新、美、生机。这样的语言感悟过程,不也是享受语言文字的过程吗?

踏着如歌的散板,学生们此时仿佛已经忘却是在学“学语文”。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沉浸,让我们回到纯真,走向自然。我想,每一次的教学都应该是一次阅读启蒙!

唤起学生作为语文学习主人的快乐

语文学习活动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在语文学习上,学生的创造性表现在很多方面,学生自有学生的感动,学生自有学生的诠释,学生自有学生的情怀,学生自有学生的梦想。

我设计的第二个教学环节──品味春天,在细读文本的过程中,让学生选择喜欢的画面去品味,同时,还可以体味、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从而感受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且有着丰富的内涵与情致的特点。而把这些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又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更丰富了想象能力,使阅读进入一个创造性的高度,可谓“一石击三鸟”。

我认为,以学生的立场、学生的语言去自由地表达学生的思想,是语文学习创造性的最高体现。这样一种创造性的语文学习是学生的快乐之源,同时,经由这样快乐的学习,学生又能创造出更多、更新的快乐。这便是“快乐学语文”主张所追求的最高价值、

教学《春》这篇课文时,在品味了语言美后,我不失时机地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再现声、景、情之美,让学生对照画面朗读相应段落,边吟读,边联想,学生自然心有所感,情为所动。这种情境气氛,既使审美主体处于情感感受之中,以情动情,引起共鸣,又使他们在和谐愉悦中得到陶冶,这时我便趁热打铁,因势利导:面对此等美景,你是否有一股冲动:想画、想读、想唱呢?下面根据来写一写,你眼中的“秋”。这时班级异常热闹,快速分组后,学生们积极投入准备中。有的学生脸上带着会心的微笑;有的学生托着腮帮在遐思冥想;有的在闭目沉思;有的则挥笔疾书,似有成竹在胸。

学习应该是快乐的。 “快乐学语文”这一主张,实质上关注学生是以怎样的一种生命姿态在面对语文学习,强调的是回到语文教学生命关怀的价值取向上。“快乐学语文”视快乐为语文的应有之义,由喜欢语文,走向情感的丰富、精神的崇高。“快乐学语文”的最高境界,不是直接给学生快乐、是给他们创造快乐的能力,在快乐的语文学习经历中,追寻成长的幸福。此时此刻,语文所带给学生的,不仅是语言本身,还有情感的陶冶,更有优美的文明气质和优雅的文化风度。

我所处的学校地处农村,学生们的知识面要远远比城市学生狭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思维定式,一味的灌输学生知识,很少有让他们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很少提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我们自以为会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导致课堂的冷场。《春》这节课中的几个问题是我偶尔为之的,本以为学生不可能回答出来,而学生却给出了比我那个所谓的标准答案更完整的答案。也让我警醒,绝不能抹杀学生的能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有赖于教师创设民主、宽容的学习气氛,我们应该使每个学生都具有心理上的安全感,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氛围中充分展开认识活动。师生之间要做到互相尊重的平等和谐的关系,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前提,是活跃课堂的关键所在。 

我守望在我的课堂上,看见学生们清亮的眼神,自信的脸庞;我期待在我的陪伴下,学生们也爱上语文,拥有丰富敏锐的语感、缤纷灿烂的笑脸和朴素高贵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