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有旧站栏目
郑 琴:家园共育 优化幼儿家庭教育环境
发布时间:2013-11-26 16:06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常德市第一幼儿园   郑  琴


【摘 要】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提升幼儿园对家庭教育的干预及辐射功能,必须积极帮助家长树立家园共育的先进理念,必须积极构建家园共育的支撑性制度途径。

【关键词】家园共育  幼儿家庭教育环境  优化  

家庭既是人类社会最基层的组织,也是人类实现发展的最小单位。①约翰.洛克“ 国家的幸福与繁荣也靠儿童具有良好的教育”而且洛克非常重视家庭教育。②家庭环境对孩子身心健康、品德养成和智能发展,都有着特别重要的影响。幼儿教育要科学发展必须重视优化幼儿家庭教育环境。良好的教育环境并不单纯的只是外在提供的教育素材和物质上的给与,它也包含了人为环境。本文使用家庭教育环境概念的内涵按照我国学者骆风的界定,包含十大要素:家长教育观念家庭教育内容家庭教育方法家庭教育策略家庭人际关系家长道德素质家长文化素质家长生活素质家庭生活条件、家庭生活方式③本位着重探讨幼儿园优化幼儿家庭环境的职责所在

一、优化幼儿家庭教育环境,幼儿园责无旁贷 

环境是幼儿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在家园合作系统中,幼儿与教师理所当然起到主导作用。一方面,社会担负起对家长的教育责任;另一方面,教师有责任面对不同的幼儿家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方法指导,并与家长在教育幼儿上达成一致。所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纲要》还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如何优化幼儿的监护人群、完善幼儿的成长环境、提升幼儿园对家庭教育的干预及辐射功能,切实地提高幼儿园的教育效能,成为摆在幼儿园面前的重要课题。

《纲要》要求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并对幼儿园在优化幼儿家庭教育环境中幼儿园与幼儿家庭的关系、原则、责任、目的与任务都做了明确的定位。首先在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的过程中幼儿园与幼儿家庭是合作伙伴关系;其次,提出了幼儿园和幼儿家庭合作共育的三原则是尊重的原则、平等的原则、合作的原则;再次, 在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的过程中,幼儿园的责任是争取家长的理解;最后提出了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的目的和任务是积极主动支持和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按照纲要的原则任务要求,优化幼儿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是幼儿园的重要工作。

二、积极倡导家园共育的先进理念

优化幼儿家庭教育环境,根本上说是家庭、社会、政府、幼儿园的共同责任和使命,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作为幼儿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和任务。家庭教育环境的优化本质上是指在社会变迁中家庭采取的适应生存环境的改变而调整教育与学习的应对措施,可以看作家庭成员,尤其是家长对社会变迁影响家庭生存与发展的回应。⑥幼儿园在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上面,主要是帮助家庭积极主动合理地实现这种回应。

家庭教育环境的十大要素,每一要素都包含主观性和客观性因素。按照家园共育的三大原则,每一要素的改进和优化都有积极参与的空间和责任。

首先,幼儿园通过一定的制度化平台与途径倡导和宣传家园共育的先进理念,促进家园在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下的共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让家长具备尊重和保障幼儿权利的理念。儿童权利的法学理论表明,家长是儿童权利的当然监护人,国家是儿童权利的最高监护人,这就意味着父母教育权的转移不可能是全部的,父母对未成年人不可分离的监护责任和义务决定了父母教育权存在的合法性,现代社会中,它不仅包括家庭教育的权利,也包括对公共教育中是否实现教育公平和对儿童最大利益保护的监督权。家园合作中家长通过家长委员会等组织机构行使监督权,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儿童的权利。

 再者,让家长学会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引导发挥幼儿在自我成长中的作用。为此,幼儿园的教育观念必须随之转变,使得幼儿园的一切教育活动由传统的封闭型实施变为开放型,保证幼儿及其家长的充分参与;变传统的单向性实教行为为互动性,家园双向互动,双向反馈,双向反思。

家园在活动中共同对社会环境的变迁做出合理的应对,转变家长在优化家庭教育环境过分注重物质环境的塑造与改进优化,把精神环境的改进优化放在突出位置;转变家长在优化家庭教育环境过分注重智力环境的改进与优化,把人格环境的塑造与改进优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来。

前述观念的进步与优化必然会引起和推动家庭教育策略家庭人际关系家长道德素质家长文化素质家长生活素质家庭生活条件家庭生活方式家庭教育环境要素的优化和改进,从而全面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三、积极构建家园共育的制度支撑。

家庭教育环境的诸要素的改进和整体优化,是要通过积极构建相应的制度平台制度载体得以实现的家庭教育环境的十大要素,每一要素都包含主观性和客观性因素。如果说宏观的制度构建是政府责任的话,那么,幼儿园在微观制度构建上则有其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国家园共育虽然如火如荼,但家园共育现状并不乐观,我们可以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为契机,积极构建家园共育的制度支撑措施。⑦

第一、整合传统做法,构建家园互动参与的各种机制与制度。幼儿家庭教育环境的优化尽管只是最近才普遍开始重视,我们传统的一些做法实际上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起到了优化的效果。我们今天是要更加规范更加注重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我们首先要把过去我们已经在做的事情已经在用的方式方法和平台整合起来。我们经验是把传统的家访、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幼儿园家长开放日、在班级、年龄段及全园等层级上以年度计划的方式流水作业模式开展起来,增强家长参与的针对性、全员性、系统性,同时又注意点面结合.每个环节和层面增加反馈的密度与深度。

 第二、利用现代网络构建学习型的家园关系,家园环境同步优化,互促优化。幼儿园教育环境和家庭教育环境本是两个互相影响的环境系统是整个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这两个系统学习化程度的高低也是教育环境好坏的重要指标。全面学习型的家园关系不仅每个系统内部是学习型的,而且两者的互动也是学习型的。我们通过安康网站通过幼儿教育网站等调动教师和家长参与学习育儿科学知识和经验,及时互动交流。而且我们请那些做的好的家长到幼儿园的家长会上介绍经验。这种学习型的互动极大地促进家长观念和行为的优化,对于幼儿家庭教育环境有极大改进和提升。

第三、我们特别在教师中开展家园联系的效果跟踪,提倡和促进教师对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中的行为反思,加强幼儿园教师在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认真反思狠抓落实,为优化幼儿家庭教育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家庭教育环境的优化,是一个长期不断进行的系统工程,幼儿园只要认真按照纲要规定的原则目标任务,坚持不懈地,积极配合政府,主动适应社会变迁的规律,就一定能够为我们的幼儿塑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注释】

[1]吕型伟.,2006年第4期

[2]约翰·洛克.  傅任敢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9月

[3]骆风.,<中国家庭教育>2006年第4期

[4]刘翠兰.《家校合作及其理论依据》,原文发表于《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年第10期

[5]骆风.《成材与家教——北京大学学生家庭教育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6]马爱莲家园共育现状及其改善措施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赵忠心.《家庭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有旧站栏目 > 学校管理

郑 琴:家园共育 优化幼儿家庭教育环境

发布时间:2013-11-26 16:06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常德市第一幼儿园   郑  琴


【摘 要】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提升幼儿园对家庭教育的干预及辐射功能,必须积极帮助家长树立家园共育的先进理念,必须积极构建家园共育的支撑性制度途径。

【关键词】家园共育  幼儿家庭教育环境  优化  

家庭既是人类社会最基层的组织,也是人类实现发展的最小单位。①约翰.洛克“ 国家的幸福与繁荣也靠儿童具有良好的教育”而且洛克非常重视家庭教育。②家庭环境对孩子身心健康、品德养成和智能发展,都有着特别重要的影响。幼儿教育要科学发展必须重视优化幼儿家庭教育环境。良好的教育环境并不单纯的只是外在提供的教育素材和物质上的给与,它也包含了人为环境。本文使用家庭教育环境概念的内涵按照我国学者骆风的界定,包含十大要素:家长教育观念家庭教育内容家庭教育方法家庭教育策略家庭人际关系家长道德素质家长文化素质家长生活素质家庭生活条件、家庭生活方式③本位着重探讨幼儿园优化幼儿家庭环境的职责所在

一、优化幼儿家庭教育环境,幼儿园责无旁贷 

环境是幼儿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在家园合作系统中,幼儿与教师理所当然起到主导作用。一方面,社会担负起对家长的教育责任;另一方面,教师有责任面对不同的幼儿家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方法指导,并与家长在教育幼儿上达成一致。所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纲要》还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如何优化幼儿的监护人群、完善幼儿的成长环境、提升幼儿园对家庭教育的干预及辐射功能,切实地提高幼儿园的教育效能,成为摆在幼儿园面前的重要课题。

《纲要》要求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并对幼儿园在优化幼儿家庭教育环境中幼儿园与幼儿家庭的关系、原则、责任、目的与任务都做了明确的定位。首先在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的过程中幼儿园与幼儿家庭是合作伙伴关系;其次,提出了幼儿园和幼儿家庭合作共育的三原则是尊重的原则、平等的原则、合作的原则;再次, 在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的过程中,幼儿园的责任是争取家长的理解;最后提出了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的目的和任务是积极主动支持和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按照纲要的原则任务要求,优化幼儿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是幼儿园的重要工作。

二、积极倡导家园共育的先进理念

优化幼儿家庭教育环境,根本上说是家庭、社会、政府、幼儿园的共同责任和使命,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作为幼儿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和任务。家庭教育环境的优化本质上是指在社会变迁中家庭采取的适应生存环境的改变而调整教育与学习的应对措施,可以看作家庭成员,尤其是家长对社会变迁影响家庭生存与发展的回应。⑥幼儿园在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上面,主要是帮助家庭积极主动合理地实现这种回应。

家庭教育环境的十大要素,每一要素都包含主观性和客观性因素。按照家园共育的三大原则,每一要素的改进和优化都有积极参与的空间和责任。

首先,幼儿园通过一定的制度化平台与途径倡导和宣传家园共育的先进理念,促进家园在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下的共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让家长具备尊重和保障幼儿权利的理念。儿童权利的法学理论表明,家长是儿童权利的当然监护人,国家是儿童权利的最高监护人,这就意味着父母教育权的转移不可能是全部的,父母对未成年人不可分离的监护责任和义务决定了父母教育权存在的合法性,现代社会中,它不仅包括家庭教育的权利,也包括对公共教育中是否实现教育公平和对儿童最大利益保护的监督权。家园合作中家长通过家长委员会等组织机构行使监督权,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儿童的权利。

 再者,让家长学会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引导发挥幼儿在自我成长中的作用。为此,幼儿园的教育观念必须随之转变,使得幼儿园的一切教育活动由传统的封闭型实施变为开放型,保证幼儿及其家长的充分参与;变传统的单向性实教行为为互动性,家园双向互动,双向反馈,双向反思。

家园在活动中共同对社会环境的变迁做出合理的应对,转变家长在优化家庭教育环境过分注重物质环境的塑造与改进优化,把精神环境的改进优化放在突出位置;转变家长在优化家庭教育环境过分注重智力环境的改进与优化,把人格环境的塑造与改进优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来。

前述观念的进步与优化必然会引起和推动家庭教育策略家庭人际关系家长道德素质家长文化素质家长生活素质家庭生活条件家庭生活方式家庭教育环境要素的优化和改进,从而全面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三、积极构建家园共育的制度支撑。

家庭教育环境的诸要素的改进和整体优化,是要通过积极构建相应的制度平台制度载体得以实现的家庭教育环境的十大要素,每一要素都包含主观性和客观性因素。如果说宏观的制度构建是政府责任的话,那么,幼儿园在微观制度构建上则有其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国家园共育虽然如火如荼,但家园共育现状并不乐观,我们可以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为契机,积极构建家园共育的制度支撑措施。⑦

第一、整合传统做法,构建家园互动参与的各种机制与制度。幼儿家庭教育环境的优化尽管只是最近才普遍开始重视,我们传统的一些做法实际上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起到了优化的效果。我们今天是要更加规范更加注重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我们首先要把过去我们已经在做的事情已经在用的方式方法和平台整合起来。我们经验是把传统的家访、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幼儿园家长开放日、在班级、年龄段及全园等层级上以年度计划的方式流水作业模式开展起来,增强家长参与的针对性、全员性、系统性,同时又注意点面结合.每个环节和层面增加反馈的密度与深度。

 第二、利用现代网络构建学习型的家园关系,家园环境同步优化,互促优化。幼儿园教育环境和家庭教育环境本是两个互相影响的环境系统是整个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这两个系统学习化程度的高低也是教育环境好坏的重要指标。全面学习型的家园关系不仅每个系统内部是学习型的,而且两者的互动也是学习型的。我们通过安康网站通过幼儿教育网站等调动教师和家长参与学习育儿科学知识和经验,及时互动交流。而且我们请那些做的好的家长到幼儿园的家长会上介绍经验。这种学习型的互动极大地促进家长观念和行为的优化,对于幼儿家庭教育环境有极大改进和提升。

第三、我们特别在教师中开展家园联系的效果跟踪,提倡和促进教师对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中的行为反思,加强幼儿园教师在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认真反思狠抓落实,为优化幼儿家庭教育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家庭教育环境的优化,是一个长期不断进行的系统工程,幼儿园只要认真按照纲要规定的原则目标任务,坚持不懈地,积极配合政府,主动适应社会变迁的规律,就一定能够为我们的幼儿塑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注释】

[1]吕型伟.,2006年第4期

[2]约翰·洛克.  傅任敢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9月

[3]骆风.,<中国家庭教育>2006年第4期

[4]刘翠兰.《家校合作及其理论依据》,原文发表于《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年第10期

[5]骆风.《成材与家教——北京大学学生家庭教育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6]马爱莲家园共育现状及其改善措施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赵忠心.《家庭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