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有旧站栏目
李永祥:让课堂成为师生享受快乐的发现之旅
发布时间:2013-11-26 16:06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常德市第十三中学   李永祥


当前,不少中小学教师感到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这说明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无论是从学生成长进步的角度而言,还是从教师教书育人职业要求及专业成长的角度而言,如何课堂教学变得更加轻松、和谐,是我们乃至全社会需要共同探讨的一个问题。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阵地,学生在校时间的80%在课堂上,学习是学生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因此快乐校园的建设必须突出在课堂的教与学上,以奠定师生的快乐之本。

当前学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情况

1、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家庭,学习基础、学习热情、学习习惯差别较大、学生的个性、思维方式、生活经验有较大差别。

2、学习环节不完善,经调查发现,80%的

学生只是到校上课,课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约20%的学生能进行预习,但由于缺乏明确的预习目标而起不到作用,学生上课只是让教师拉着走的被动学习,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学生的学习先天的因素已经确定,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变学生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必须完善学生的学习环节,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情商。

3、班额较大,教师难以全面管理和及时评价学生,难以及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二)教师的教学方面

1、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往往和学生的学习目标有较大的差距,教师面对几十个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传授同等难度的内容,使学习好的学生丧失兴趣,学习不良的学生失去信心。

2、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讨论的内容全凭教师估计,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方式的呈现,活动的展开无目的的设计,导致没有必要或者是学生进入不了状态。

3、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是通过单元测试和月考及期中期末考试来进行,对学生的学习不能及时评价,学生自己对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产生反差,甚至对教师产生怀疑。

4、文科方面过度依赖文本,学生的学习仅限于对文本的阅读、思考、感悟、理解的层面,与实际生活的体验及知识的运用较少,知识阅读、理解、应用仍是难点。

5、理科教学注重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等理性的内容,忽视了学生直观、实践、体验等促进学生情感、价值观形成的感性教学,同时实验教学在实行新教材以后实验器材不配套,器材少、老问题突出,制约了实验的开展。

因此,作为教育教学管理者,我们必须要认真反思教育教学过程和理念。教师和学生均需要身心的健康,需要一个快乐轻松的教与学的环境。如果师生一走进校门就觉得有压力,那么这个环境及所从事的一系列的活动,都值得我们去深思。

如何让课堂成为师生享受快乐的发现之旅,我谈谈自己的几个观点,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课堂教学是人与人情感交流的过程

学生可能都有这样一个感受:喜欢哪位老师,学习那门课的积极性就比较高,如果不喜欢、不认可哪位老师,就特别不喜欢上那门课。为什么呢?因为教与学的过程,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情感的喜好、兴趣的相投,就有了潜在的主观能动性;而兴趣、情感和喜好,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教与学的过程当中,如果学生在情感上排斥了,失去了兴趣,就会对这门课失去学习的主动性。这就需要教师要更多地用心,倾注感情与学生们交流。

美国传奇教师雷夫•艾斯奎斯所著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本热门教育畅销书。第56号教室的孩子大多贫困,来自移民家庭,英语也不是他们的母语,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却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倾尽身心的呵护和培养下,参加全国测试成绩高居全美前5%,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雷夫•艾斯奎斯用他近25年的教育实践证明:着力于孩子品格的培养,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追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要善于用自己的心和感情去体察学生的心情变化和情感变化。

二、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历程

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到基本实现“两基”,在20多年的时间内,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穷国办大教育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就以常德为例,市委、市政府政府近3年来投入10多亿元用于教育的发展,这种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所有在校上学的孩子,都已从身边的变化,体会到了办学条件的改善,感受到了国家的教育惠民政策,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此同时,基础教育改革、课程体系改革也在循序推进,特别是在我们完成了“两基”目标,基础教育由规模效益向管理效益转变,由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促进内涵发展转变,广大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如何将国家教育方针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如何通过加强学校管理,有效实施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我认为,现在我们并不缺少教师,关键是缺少能引领课堂的新教师。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都特别注重中考和高考的必考课程,注重应考课程教师的配备,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教师配得很强,且课时量大,有的还占用了音乐、美术、科学等课时。有的学生作业都要做到晚上12点以后,学生熬着,家长陪着,苦不堪言。但问题是:学生做了那么多题,到底起了多大作用呢?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越多,就意味着教师对教学的内容研究得越少,对课堂教学方法研究得越不透。如果只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当成做题的工具,只能说明教师水平有限。因此,我们缺乏的就是能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能引领课堂教学的优秀教师。

三、课堂教学是一个精雕细琢的过程

课堂教学一门艺术,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

力,需要不断钻研。一堂好课,凝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课程研究、教育方法研究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所以,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精雕细琢的过程。

一个好教师,就是一个艺术家,他通过厚积薄发、自我情绪的调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近知识。当然,要真正达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多年来我们评选了一系列的优秀教师、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如果他们的骨干作用都发挥好了,每一位教师站在课堂上通过娴熟的教学艺术、先进的教学手段、生动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们轻松获得知识和能力,能使教与学产生共鸣,这样就达到了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

教学过程还体现在深入挖掘学生学习的持久兴趣上。教学的精雕细琢,要能够使学生不断发现新的事物、美的事物,学会观察身边的点滴。真正的学习是对未知的掌握,就如同探险一样,有浪漫新奇的体验,也有意想不到的障碍,当逾越了这些障碍,才能“修成正果”。而要逾越学习上的这些障碍,必须有教师精心的辅导和点拨。

四、师生享受快乐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享受快乐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学校管理的最新境界。也许有人会说,这个太理想化。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努力就会有所收获。要真正达到“快乐学习、幸福成长”这个目标,需要教育战线广大教育工作者付出更多的努力。

我们要注重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研究课堂教学规律。常言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只要每个学校充分发挥团队优势,全面提高教师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坚决杜绝各自为阵、“乐”于补课等现象。一个好的教师,来自学生的认可、家长的认可、学校的认可和社会的认可。课堂上能让学生会学、学会,让学生不断成长,对教师而言,快乐莫过于此。生活中常见学生上网玩游戏如痴如醉、看小说废寝忘食,为什么?皆因里面有“快乐”。可见,如果能给学生带来兴趣、快乐的东西,就能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各种“快乐”因素,让课堂成为“快乐的学习场所”。快乐是学习的唯一动力,让学生对课堂充满向往和期待,这样,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头悬梁、锥刺骨”的苏秦快乐否?我认为他是快乐的,因为他追求成功的过程是快乐的。没有肉体的痛苦,只有成功的预期,这就是美好预期的力量。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介绍了他的求学经历。“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美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佩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温饱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这就是学习的快乐、追求知识的快乐、追求理想的快乐。一个人有了理想,有了奋斗的目标,面前的一切艰难困苦都无法阻挡。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人是快乐的,比如周恩来总理读书是享受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快乐。如果我们只把快乐建立在眼前,没有长远的目光,这种快乐无疑是贫乏的、肤浅的。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只有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学习才可能是真正的快乐。 

让课堂成为师生享受快乐的发现之旅吧!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有旧站栏目 > 学校管理

李永祥:让课堂成为师生享受快乐的发现之旅

发布时间:2013-11-26 16:06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常德市第十三中学   李永祥


当前,不少中小学教师感到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这说明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无论是从学生成长进步的角度而言,还是从教师教书育人职业要求及专业成长的角度而言,如何课堂教学变得更加轻松、和谐,是我们乃至全社会需要共同探讨的一个问题。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阵地,学生在校时间的80%在课堂上,学习是学生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因此快乐校园的建设必须突出在课堂的教与学上,以奠定师生的快乐之本。

当前学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情况

1、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家庭,学习基础、学习热情、学习习惯差别较大、学生的个性、思维方式、生活经验有较大差别。

2、学习环节不完善,经调查发现,80%的

学生只是到校上课,课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约20%的学生能进行预习,但由于缺乏明确的预习目标而起不到作用,学生上课只是让教师拉着走的被动学习,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学生的学习先天的因素已经确定,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变学生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必须完善学生的学习环节,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情商。

3、班额较大,教师难以全面管理和及时评价学生,难以及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二)教师的教学方面

1、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往往和学生的学习目标有较大的差距,教师面对几十个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传授同等难度的内容,使学习好的学生丧失兴趣,学习不良的学生失去信心。

2、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讨论的内容全凭教师估计,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方式的呈现,活动的展开无目的的设计,导致没有必要或者是学生进入不了状态。

3、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是通过单元测试和月考及期中期末考试来进行,对学生的学习不能及时评价,学生自己对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产生反差,甚至对教师产生怀疑。

4、文科方面过度依赖文本,学生的学习仅限于对文本的阅读、思考、感悟、理解的层面,与实际生活的体验及知识的运用较少,知识阅读、理解、应用仍是难点。

5、理科教学注重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等理性的内容,忽视了学生直观、实践、体验等促进学生情感、价值观形成的感性教学,同时实验教学在实行新教材以后实验器材不配套,器材少、老问题突出,制约了实验的开展。

因此,作为教育教学管理者,我们必须要认真反思教育教学过程和理念。教师和学生均需要身心的健康,需要一个快乐轻松的教与学的环境。如果师生一走进校门就觉得有压力,那么这个环境及所从事的一系列的活动,都值得我们去深思。

如何让课堂成为师生享受快乐的发现之旅,我谈谈自己的几个观点,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课堂教学是人与人情感交流的过程

学生可能都有这样一个感受:喜欢哪位老师,学习那门课的积极性就比较高,如果不喜欢、不认可哪位老师,就特别不喜欢上那门课。为什么呢?因为教与学的过程,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情感的喜好、兴趣的相投,就有了潜在的主观能动性;而兴趣、情感和喜好,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教与学的过程当中,如果学生在情感上排斥了,失去了兴趣,就会对这门课失去学习的主动性。这就需要教师要更多地用心,倾注感情与学生们交流。

美国传奇教师雷夫•艾斯奎斯所著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本热门教育畅销书。第56号教室的孩子大多贫困,来自移民家庭,英语也不是他们的母语,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却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倾尽身心的呵护和培养下,参加全国测试成绩高居全美前5%,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雷夫•艾斯奎斯用他近25年的教育实践证明:着力于孩子品格的培养,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追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要善于用自己的心和感情去体察学生的心情变化和情感变化。

二、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历程

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到基本实现“两基”,在20多年的时间内,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穷国办大教育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就以常德为例,市委、市政府政府近3年来投入10多亿元用于教育的发展,这种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所有在校上学的孩子,都已从身边的变化,体会到了办学条件的改善,感受到了国家的教育惠民政策,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此同时,基础教育改革、课程体系改革也在循序推进,特别是在我们完成了“两基”目标,基础教育由规模效益向管理效益转变,由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促进内涵发展转变,广大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如何将国家教育方针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如何通过加强学校管理,有效实施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我认为,现在我们并不缺少教师,关键是缺少能引领课堂的新教师。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都特别注重中考和高考的必考课程,注重应考课程教师的配备,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教师配得很强,且课时量大,有的还占用了音乐、美术、科学等课时。有的学生作业都要做到晚上12点以后,学生熬着,家长陪着,苦不堪言。但问题是:学生做了那么多题,到底起了多大作用呢?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越多,就意味着教师对教学的内容研究得越少,对课堂教学方法研究得越不透。如果只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当成做题的工具,只能说明教师水平有限。因此,我们缺乏的就是能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能引领课堂教学的优秀教师。

三、课堂教学是一个精雕细琢的过程

课堂教学一门艺术,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

力,需要不断钻研。一堂好课,凝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课程研究、教育方法研究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所以,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精雕细琢的过程。

一个好教师,就是一个艺术家,他通过厚积薄发、自我情绪的调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近知识。当然,要真正达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多年来我们评选了一系列的优秀教师、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如果他们的骨干作用都发挥好了,每一位教师站在课堂上通过娴熟的教学艺术、先进的教学手段、生动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们轻松获得知识和能力,能使教与学产生共鸣,这样就达到了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

教学过程还体现在深入挖掘学生学习的持久兴趣上。教学的精雕细琢,要能够使学生不断发现新的事物、美的事物,学会观察身边的点滴。真正的学习是对未知的掌握,就如同探险一样,有浪漫新奇的体验,也有意想不到的障碍,当逾越了这些障碍,才能“修成正果”。而要逾越学习上的这些障碍,必须有教师精心的辅导和点拨。

四、师生享受快乐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

享受快乐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学校管理的最新境界。也许有人会说,这个太理想化。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努力就会有所收获。要真正达到“快乐学习、幸福成长”这个目标,需要教育战线广大教育工作者付出更多的努力。

我们要注重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研究课堂教学规律。常言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只要每个学校充分发挥团队优势,全面提高教师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坚决杜绝各自为阵、“乐”于补课等现象。一个好的教师,来自学生的认可、家长的认可、学校的认可和社会的认可。课堂上能让学生会学、学会,让学生不断成长,对教师而言,快乐莫过于此。生活中常见学生上网玩游戏如痴如醉、看小说废寝忘食,为什么?皆因里面有“快乐”。可见,如果能给学生带来兴趣、快乐的东西,就能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各种“快乐”因素,让课堂成为“快乐的学习场所”。快乐是学习的唯一动力,让学生对课堂充满向往和期待,这样,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头悬梁、锥刺骨”的苏秦快乐否?我认为他是快乐的,因为他追求成功的过程是快乐的。没有肉体的痛苦,只有成功的预期,这就是美好预期的力量。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介绍了他的求学经历。“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美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佩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温饱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这就是学习的快乐、追求知识的快乐、追求理想的快乐。一个人有了理想,有了奋斗的目标,面前的一切艰难困苦都无法阻挡。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人是快乐的,比如周恩来总理读书是享受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快乐。如果我们只把快乐建立在眼前,没有长远的目光,这种快乐无疑是贫乏的、肤浅的。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只有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学习才可能是真正的快乐。 

让课堂成为师生享受快乐的发现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