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有旧站栏目
用智慧培育教师的工作热情
发布时间:2010-12-25 10:48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湖南省津市市第二小学  聂枫

    一所学校的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热情做支撑,是不会具有持续性的。而教师的教育热情受当今社会意识多元的冲击,其稳定性也受到影响。2008年曾对我校76名在职教学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有13%(7名)教师认为工作压力非常大,有心力交瘁感;有85%(67名)教师觉得教师工作偶尔有快乐,但工作压力大,又因各方面原因不得不从事这个职业;仅有2%(2名)教师觉得教师职业让他们觉得非常快乐和幸福,其工作热情不会轻易受外界影响。从这个调查看出,教师们的工作热情需要基本的职业习惯的养成,有了良好的职业习惯后也需要理性的、持续的培育,有了基本稳定的教育热情,更需要组织的呵护和文化的滋养。
    个人以为:教师的工作热情不是教师对其职业暂时的激情与乌托帮式职业幻想,应该是教师对其职业在长期实践中,理性思考下一种相对稳定的积极工作情绪。工作中难免会有压力、烦恼、甚至偶尔也会有牢骚,但职业使命会让其理性对待工作,迅速控制个人情绪,专业素养与工作习惯让教育行为规范,这才是学校培育教师工作热情的终极目标。其培育的方法,每个学校因其发展轨迹不同而各有千秋。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历届校长注重教师的专业与心灵成长,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成功领航”办学理念指导下,我们尝试从以下三方面来培育教师工作热情。
    一、借“任务驱动”,在良好工作习惯中培养教育热情。
    “任务驱动”原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其学习流程是设计任务→提出任务→分析任务→自主协作完成任务→任务评价。
    2006年前,我校是一所公办民助学校,其师资来源是全市选拔的优秀教师,学校几乎承担了全市小学段对外的各类教学比武活动,为高质量完成高密度的教学教研任务,每接到一项任务时学校会迅速成立相应的任务小组,把任务交给小组,小组成员会分析任务,自主协作完成。例如:接到一堂高年级作文课堂教学比武任务,教科室组织成立3~5名教师为主研的“磨课小组”,组长召集组员分析高年级语文教材,研究作文教法,设计本堂课教学方案。在“磨课”的过程中会有多次的试教,磨课组会通知相应学科的教师参与听课、评课,评课中收集到的信息反馈给磨课组再次消化,起到了“上出一堂课,研究一类课,成长一批骨干教师,带动一群优秀教师”的作用,这种任务小组以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为驱动,类似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我校称之为“任务驱动”管理法。由于这种管理方法着力点是一个小团队,且任务明确,团队中人人都有充分的话语权,因而积极性高,在同伴互助中融洽了相互的感情。任务小组完成一次次任务时,教师们务实、严谨、协作的工作习惯也得以养成,新来的教师只要放入某一个任务小组“磨”一回,其工作态度、习惯就会有新的变化和进步。目前“任务驱动”管理法已延伸到校本教研培训、校本教材的编写、校内课题研究、星级办公室建设等常规工作中。在完成这些工作过程中教师们因成绩的取得收获了认同,因协作收获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因快节奏、高要求的工作压力养成了严谨务实的工作习惯。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二、强工作培训,在科学的管理中培育教育热情。
“任务驱动”管理方式让教师们有了良好工作习惯,但在布置工作和任务小组接受工作时,会根据自己的特长、喜好去选择,容易在某一类工作任务中有经验、出成绩,而对工作中其它领域少有研究,这导致出现了新的问题:怎样在团队同伴互助中避免因经验主义而缺乏创新,引发审美疲劳,缺乏激情呢?与此同时,随着学校的发展,一批优秀的教学人员进入学校管理岗位,不可否认这些管理的生力军都是课堂教学的能手,但管理对他(她)们来说是一个新的任务与挑战。我们学校历来注重教育研究和教育理论的学习,但有关管理行为对教师工作热情和效率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实际工作中教师的工作热情是很容易受管理者所实施的具体的管理行为影响的。根据以上两点我们审时度势的提出“工作就是培训”的管理方法。目的是用科学的管理让教师已形成的好习惯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稳定性。其具体做法是要求每一位校中层管理者将对教师下达的工作指令变为工作培训,每一位教师将“叫”学生学习变为“教”学生学习。例:2009年秋少先大队部组织对一年级新生进行入学教育,目的是让孩子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如按以往的工作贯例,要求班主任开好家长会,上好始业课,不厌其烦的强调老师要有爱心,对教师们的要求是全面而正确的,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在“工作就是培训”的理念指导下,辅导员不能“叫”老师们干活了,必须变“叫”为“教”。首先辅导员“备活动”:设计任务,提出任务,然后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一年级班主任进行网上培训,向网上“名师”学习,开展同伴之间交流学习心得及相关工作经验交流活动,在这个基础上共同修订活动方案、方法。用这个共同制定的方案来开展活动,结果在此次培训活动中对学生从学习习惯、礼仪知识、生活自理、学唱队歌国歌无不深入浅出地对新生进行了耐心的教育,孩子们受益匪浅,教师们在这个边工作边培训的过程中因学习开阔了眼界,因交流得到了提升,因实践收获了成果,完成了校本教材《新生入学教育手册》的编写。
    在“教”教师们做事的过程中,管理者少了指令、吩咐和说教,多了指导与参与,收获了理解与支持,教师们在“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氛围中得到了尊重,在共同学习中得到了提高,没有服从只有认同的工作任务让大家感觉工作带来的快乐。因势利导,我们提出了“尊重、沟通、激励”的管理行为理念,在“任务驱动”中形成务实、严谨、协作、创新的职业习惯,在这种管理文化的浸润中逐步成为教师个体身我的心理组成部分,这种工作习俗或习惯以传统的方式在学校发展中起到了惯性作用,悄然对抗着职业倦怠,是任何外力短时难以破坏的。
    三、重人文滋养,在自主成长中呵护教育热情。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教授撰文指出,教师的成长不仅是技能层面,更应是观念层面。教师职业的情感、人文素质只有内化到个人的情感领域或个人的经验领域,才能真正成为教师内在情感和人文素质。教师应对完整生命有所理解、发现和创生。应以德性为本,成为智慧型教师。因此,教师需要人文滋养。
教师的人文滋养从何而来呢?①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我们校园内流行我的一句名言: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幸福人生的基础。一个没有健康生活方式的人可能因情、因财让自己心力交瘁而无暇顾及工作,无暇顾及工作者谈何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呢?文艺活动多是我校特点,在教师礼仪培训、练瑜珈、集体诵读、体育竞技等活动中培养其高雅的生活品味。②读书。润泽书香是我校的特色,每周教师例会第一个仪程便是“美文诵读”,工作了一周,在令人惬意的音乐中听同伴读书的心语,赏或激扬或婉转的诵读,这是一种愉悦的精神享受,也是不用兜售的自我展示和悄然竞争。学校校本课程《阅读》诵读经典、润泽书香、温暖童年的理念渗透到教学和各种活动中,让老师、学生感受到读书是一种生活的方式,甚至是生活本身。正如校本教材的序言里所说:“书卷气是一个人最好的气质,书香气是一个校园最好的氛围。”这是我和我的老师们一直在追求的境界。教师们在书中聆听、感受、吸纳、生长。我们学校有一幅原创的对联,对学校书香特色作了概括:百年积淀厚积薄发促成长;诗家经典耳濡目染亮心灯。③参与教学研究。我们学校一位教师在校内教育教学经验交流大会上感言:在纷繁琐碎的日杂工作中,是教育科研让我体会到了让工作得到诗意升华的快乐。对于教育科研的管理,我们的做法是常规规范,智慧引领。学校按发展规划要求教师们完成常规的规定工作:例写相应数量的教学反思,上研讨课,小课题研究。用智慧和策略有效引导教师们在规定动作中力求质量,用各种形式鼓励教师个性化发展,不会一厢情愿强迫教师发展。郭沫若说: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教师们参与教育科研,需要读书更需要实践和反思,而实践和反思更好地促进和帮助了老师们学会读书。在读书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自己对自己“学而不厌”,对学生才会“诲人不倦”。当生活的感悟、读书的积垫通过教学研究内化成教师个人情感领域或个人经验领域时,教师学会了呵护自己的心灵以及滋养心灵的职业。
    “任务驱动”是借工作压力督促教师职业习惯的养成与职业技能方面的成长,“工作就是培训”是用科学的理念引领教师在实践中提高专业素养形成稳定的职业习惯,而人文滋养是呵护教师心灵成长,引导其成为自主成长型教师。唯有自主成长型教师才会用哲学、教育史、中外教育思想精华与经验知识来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才能以理性而稳定的工作情绪来对待工作与生活中的压力与矛盾, 社会多元意识的冲击中也能变一时的教育激情为终身的教育热情。在培育的过程中,仅靠冰冷的制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要求高了忙碌在所难免,管理者需用智慧引领教师忙得有序,做到手忙脑忙而心不“茫”,才能逐步形成理性而稳定的教育热情。

编辑:新春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有旧站栏目 > 学校管理

用智慧培育教师的工作热情

发布时间:2010-12-25 10:48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湖南省津市市第二小学  聂枫

    一所学校的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热情做支撑,是不会具有持续性的。而教师的教育热情受当今社会意识多元的冲击,其稳定性也受到影响。2008年曾对我校76名在职教学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有13%(7名)教师认为工作压力非常大,有心力交瘁感;有85%(67名)教师觉得教师工作偶尔有快乐,但工作压力大,又因各方面原因不得不从事这个职业;仅有2%(2名)教师觉得教师职业让他们觉得非常快乐和幸福,其工作热情不会轻易受外界影响。从这个调查看出,教师们的工作热情需要基本的职业习惯的养成,有了良好的职业习惯后也需要理性的、持续的培育,有了基本稳定的教育热情,更需要组织的呵护和文化的滋养。
    个人以为:教师的工作热情不是教师对其职业暂时的激情与乌托帮式职业幻想,应该是教师对其职业在长期实践中,理性思考下一种相对稳定的积极工作情绪。工作中难免会有压力、烦恼、甚至偶尔也会有牢骚,但职业使命会让其理性对待工作,迅速控制个人情绪,专业素养与工作习惯让教育行为规范,这才是学校培育教师工作热情的终极目标。其培育的方法,每个学校因其发展轨迹不同而各有千秋。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历届校长注重教师的专业与心灵成长,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成功领航”办学理念指导下,我们尝试从以下三方面来培育教师工作热情。
    一、借“任务驱动”,在良好工作习惯中培养教育热情。
    “任务驱动”原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其学习流程是设计任务→提出任务→分析任务→自主协作完成任务→任务评价。
    2006年前,我校是一所公办民助学校,其师资来源是全市选拔的优秀教师,学校几乎承担了全市小学段对外的各类教学比武活动,为高质量完成高密度的教学教研任务,每接到一项任务时学校会迅速成立相应的任务小组,把任务交给小组,小组成员会分析任务,自主协作完成。例如:接到一堂高年级作文课堂教学比武任务,教科室组织成立3~5名教师为主研的“磨课小组”,组长召集组员分析高年级语文教材,研究作文教法,设计本堂课教学方案。在“磨课”的过程中会有多次的试教,磨课组会通知相应学科的教师参与听课、评课,评课中收集到的信息反馈给磨课组再次消化,起到了“上出一堂课,研究一类课,成长一批骨干教师,带动一群优秀教师”的作用,这种任务小组以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为驱动,类似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我校称之为“任务驱动”管理法。由于这种管理方法着力点是一个小团队,且任务明确,团队中人人都有充分的话语权,因而积极性高,在同伴互助中融洽了相互的感情。任务小组完成一次次任务时,教师们务实、严谨、协作的工作习惯也得以养成,新来的教师只要放入某一个任务小组“磨”一回,其工作态度、习惯就会有新的变化和进步。目前“任务驱动”管理法已延伸到校本教研培训、校本教材的编写、校内课题研究、星级办公室建设等常规工作中。在完成这些工作过程中教师们因成绩的取得收获了认同,因协作收获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因快节奏、高要求的工作压力养成了严谨务实的工作习惯。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二、强工作培训,在科学的管理中培育教育热情。
“任务驱动”管理方式让教师们有了良好工作习惯,但在布置工作和任务小组接受工作时,会根据自己的特长、喜好去选择,容易在某一类工作任务中有经验、出成绩,而对工作中其它领域少有研究,这导致出现了新的问题:怎样在团队同伴互助中避免因经验主义而缺乏创新,引发审美疲劳,缺乏激情呢?与此同时,随着学校的发展,一批优秀的教学人员进入学校管理岗位,不可否认这些管理的生力军都是课堂教学的能手,但管理对他(她)们来说是一个新的任务与挑战。我们学校历来注重教育研究和教育理论的学习,但有关管理行为对教师工作热情和效率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实际工作中教师的工作热情是很容易受管理者所实施的具体的管理行为影响的。根据以上两点我们审时度势的提出“工作就是培训”的管理方法。目的是用科学的管理让教师已形成的好习惯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稳定性。其具体做法是要求每一位校中层管理者将对教师下达的工作指令变为工作培训,每一位教师将“叫”学生学习变为“教”学生学习。例:2009年秋少先大队部组织对一年级新生进行入学教育,目的是让孩子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如按以往的工作贯例,要求班主任开好家长会,上好始业课,不厌其烦的强调老师要有爱心,对教师们的要求是全面而正确的,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在“工作就是培训”的理念指导下,辅导员不能“叫”老师们干活了,必须变“叫”为“教”。首先辅导员“备活动”:设计任务,提出任务,然后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一年级班主任进行网上培训,向网上“名师”学习,开展同伴之间交流学习心得及相关工作经验交流活动,在这个基础上共同修订活动方案、方法。用这个共同制定的方案来开展活动,结果在此次培训活动中对学生从学习习惯、礼仪知识、生活自理、学唱队歌国歌无不深入浅出地对新生进行了耐心的教育,孩子们受益匪浅,教师们在这个边工作边培训的过程中因学习开阔了眼界,因交流得到了提升,因实践收获了成果,完成了校本教材《新生入学教育手册》的编写。
    在“教”教师们做事的过程中,管理者少了指令、吩咐和说教,多了指导与参与,收获了理解与支持,教师们在“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氛围中得到了尊重,在共同学习中得到了提高,没有服从只有认同的工作任务让大家感觉工作带来的快乐。因势利导,我们提出了“尊重、沟通、激励”的管理行为理念,在“任务驱动”中形成务实、严谨、协作、创新的职业习惯,在这种管理文化的浸润中逐步成为教师个体身我的心理组成部分,这种工作习俗或习惯以传统的方式在学校发展中起到了惯性作用,悄然对抗着职业倦怠,是任何外力短时难以破坏的。
    三、重人文滋养,在自主成长中呵护教育热情。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教授撰文指出,教师的成长不仅是技能层面,更应是观念层面。教师职业的情感、人文素质只有内化到个人的情感领域或个人的经验领域,才能真正成为教师内在情感和人文素质。教师应对完整生命有所理解、发现和创生。应以德性为本,成为智慧型教师。因此,教师需要人文滋养。
教师的人文滋养从何而来呢?①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我们校园内流行我的一句名言: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幸福人生的基础。一个没有健康生活方式的人可能因情、因财让自己心力交瘁而无暇顾及工作,无暇顾及工作者谈何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呢?文艺活动多是我校特点,在教师礼仪培训、练瑜珈、集体诵读、体育竞技等活动中培养其高雅的生活品味。②读书。润泽书香是我校的特色,每周教师例会第一个仪程便是“美文诵读”,工作了一周,在令人惬意的音乐中听同伴读书的心语,赏或激扬或婉转的诵读,这是一种愉悦的精神享受,也是不用兜售的自我展示和悄然竞争。学校校本课程《阅读》诵读经典、润泽书香、温暖童年的理念渗透到教学和各种活动中,让老师、学生感受到读书是一种生活的方式,甚至是生活本身。正如校本教材的序言里所说:“书卷气是一个人最好的气质,书香气是一个校园最好的氛围。”这是我和我的老师们一直在追求的境界。教师们在书中聆听、感受、吸纳、生长。我们学校有一幅原创的对联,对学校书香特色作了概括:百年积淀厚积薄发促成长;诗家经典耳濡目染亮心灯。③参与教学研究。我们学校一位教师在校内教育教学经验交流大会上感言:在纷繁琐碎的日杂工作中,是教育科研让我体会到了让工作得到诗意升华的快乐。对于教育科研的管理,我们的做法是常规规范,智慧引领。学校按发展规划要求教师们完成常规的规定工作:例写相应数量的教学反思,上研讨课,小课题研究。用智慧和策略有效引导教师们在规定动作中力求质量,用各种形式鼓励教师个性化发展,不会一厢情愿强迫教师发展。郭沫若说: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教师们参与教育科研,需要读书更需要实践和反思,而实践和反思更好地促进和帮助了老师们学会读书。在读书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自己对自己“学而不厌”,对学生才会“诲人不倦”。当生活的感悟、读书的积垫通过教学研究内化成教师个人情感领域或个人经验领域时,教师学会了呵护自己的心灵以及滋养心灵的职业。
    “任务驱动”是借工作压力督促教师职业习惯的养成与职业技能方面的成长,“工作就是培训”是用科学的理念引领教师在实践中提高专业素养形成稳定的职业习惯,而人文滋养是呵护教师心灵成长,引导其成为自主成长型教师。唯有自主成长型教师才会用哲学、教育史、中外教育思想精华与经验知识来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才能以理性而稳定的工作情绪来对待工作与生活中的压力与矛盾, 社会多元意识的冲击中也能变一时的教育激情为终身的教育热情。在培育的过程中,仅靠冰冷的制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要求高了忙碌在所难免,管理者需用智慧引领教师忙得有序,做到手忙脑忙而心不“茫”,才能逐步形成理性而稳定的教育热情。

编辑: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