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武陵区北正街小学:“四个一”助推幼小科学衔接
发布时间:2022-05-18 15:47  作者:学前教育宣传专栏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四个一”助推幼小科学衔接

——常德市武陵区北正街小学幼小衔接典型案例

黄红霞  马阿妮


`   2021年,国家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文件明确要求:改变目前幼儿园“小学化”状况,合理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实现幼小科学衔接。就幼小衔接“去小学化”这个关键问题,北正街小学联合武陵区中心幼儿园以项目式学习为主线,双项联动,“四个一”助推幼小科学衔接,全面探索双向衔接、双向奔赴的幼小衔接模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共办一场论坛,明正家长衔接观念

武陵区中心幼儿园《幼小衔接调查问卷表(家长)》调查结果显示:家长们对于幼升小仍存在认知误区与焦虑情绪,仍有一些家长对如何“适应小学的学习方式”与“适应小学的生活学习作息”存在担忧。为缓解家长焦虑,让家长在幼小衔接项目中共同成长,北正街小学与中心幼儿园共办家校论坛,从专家解读、园长说、校长说、老师说四个维度,为家长解疑答惑、提供帮助,明正家长的衔接理念。2022324日,我校业务校长马阿妮在论坛上以“听小学校长说:双减背景下小学教育的改变”为题(如图一),就“双减”背景下小学教学、测试、学习方式、习惯养成等,与家长进行交流,明晰“零起点”教育本质,指导家长更快更好地转变角色,参与到“入学准备”工作中来,纠正幼小衔接过程中“小学化”倾向。

论坛活动后,我们还进一步与家长沟通、收集反馈信息,对活动进行复盘反思,增强交流实效性。家长们也纷纷表示,在“双减”教育形势下,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自身素养,加强沟通,用心播种,静待花开。

目前,我校正在构建服务一年级新生家庭的亲子课程,利用微讲座、示范操作小视频、项目式亲子互动、教你一招小妙计等方式,围绕“转变观念”、“习惯培养”、“书香阅读”、“优质陪伴”四个方面,初步形成了亲子课程体系。



同构一个课堂,形成多方衔接合力

孩子从幼儿园时间灵活、场景多样的动态学习环境跳转到小学时间固定、场景单一的静态学习环境,很容易因学习环境变化而不适应。为缓解这种坡度差异,2020年开始,每年6月,我校与武陵区中心幼儿园同构“一个课堂”。中心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走进北正街小学,开始他们“我身边的小学”探索之旅:参观校园、体验课堂,参与小学德育活动。通过一天的小学课堂学习、活动体验,小朋友们与小学亲密接触,增强对小学生活的熟悉感,为他们进入小学学习打下基础。

为提高同构课堂实效,幼、小两校与教育主管部门、家长等组建机构,构建幼小衔接共同体,多元主体协同发力,促进深度化、多元化、细致化的幼小衔接交流与合作。“同构课堂”活动,学校教科室多轮研讨、反复跟进:一轮研讨,采纳意见,确定主题、内容、时间,梳理清单;二轮研讨,分析幼儿体验内容,确定方案;三轮研讨,活动实效总结反思。有效突出了同构课堂的针对性、实效性、科学可持续性。(如图二)













走进小学课堂的幼儿,深度参与了小学课堂,全方位感受课堂氛围。《小壁虎借尾巴》语文课上(如图三),孩子们惊奇于老师用希沃软件创设的教学情境;在角色扮演中,他们开心地表达着自己的想法。在《找规律》数学课上(如图四),随着课件中小花的拖动,一个个趣味性的规律被提炼出来,孩子们的思维经历了“是这样”到“原来是这样”的转变。在班会课上(如图五),285班的家长课堂《认识我们的节日——端午节》,粽子制作过程让幼儿们惊叹连连、开心不已。

同构课堂结束后,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感叹:“原来小学也这么好玩!”“幼儿园的孩子模仿性强,他们能很快熟悉课堂规则,较快适应课堂教学。”小学老师们对这群小客人作出了较高的评价。同构课堂是学校根据幼小衔接的实际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有效推动了教育主管部门、家、园、校四方合力的形成。



融入一项学习,搭建双向衔接桥梁

幼儿侧重以游戏为主的体验式教学,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则以作息时间、课程安排等常规为主导。为了帮助孩子们顺利适应小学学习生活,我们科学规划,严格执行零起点教学,合理安排入学适

应期,融入项目式学习(如图六),开展深度体验学习活动,有效解决因学习方式不同而产生学段上的差异。

2020年,项目式学习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开始推进,我校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率先学习,引进了项目式学习方式,助力幼小科学衔接。

幼小衔接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学校创新考核方式:拼音游戏闯关、学科模块化考核、《24节气项目式学习》,游戏化的方式、多元化的评价,有效助力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基于此,我们从非智力因素和思维水平两个维度实践幼小的科学衔接,从关注知识衔接,走向关注儿童身心变化;从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的革新搭建幼小衔接的桥梁。

在儿童身心发展、行为习惯培养、教学管理及幼小衔接环境创设方面,学校开发了《铅笔保卫战》《如何突破一年级小朋友的社交天花板》《项目式争章实践手册》等项目式主题学习活动,循序渐进、逐层开展,引导孩子立足身边熟悉的问题,主动探究,寻找解决办法,构建幼小衔接的真实实践场所,助力孩子快速融入小学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确定主题、制定项目计划、开展项目探究、进行成果展示以及项目复盘反思等具体的项目式学习实施过程中,根据项目实施的需要,在家长和学校教师的支持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平台提供的资源支持,不仅解决了项目式学习时空限制的弊端,还扩大了幼小有效衔接的社会影响力。



运用一个平台,建设多元衔接内容

幼儿园与小学都强调通过养成教育开展德育活动,并将德育目标渗透到学科、活动、游戏及日常生活中。但幼儿园德育活动具有具体性、形象性,而小学德育活动以学科渗透为主,具有抽象性。幼、小不同学龄阶段的德育工作既是独立的,又是连续的,同时也是相互关联的。学校在开展德育衔接的过程中,秉承“纵横交织”的原则,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认识你我”“学科渗透”“信仰实践”等方面搭建德育教育平台。

认识你我”意识衔接,奠定衔接新心理。刚步入一年级的校园,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身份和新的集体,一年级学生对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充满了防备心理和紧张情绪。每年秋季的开学第一周,学校主动搭建“认识”平台,从入学教育闯关卡认识校园、制作名片认识自己到自我介绍认识同伴三方面入手,帮助孩子们缓解入学紧张、焦虑情绪,快速转变角色适应新环境。进入一年级,许多孩子非常留恋幼儿园熟悉的老师和同学,学校设立了“心语信箱”,聊聊心事,提升了幼小衔接的“温度”。

 

各学科德育联动,形成衔接新合力。学校根据各学科特点,在一年级教学中分配不同的幼小衔接任务,将幼小衔接课堂化、日常化。《课堂文明十大习惯》班会课,从礼仪、秩序、行为习惯等方面引导孩子们了解学校规则,让他们以更加规范的行为习惯和积极自信的心态迎接小学生活;美术课上,老师引导学生创作美术作品,为自己的名片增添色彩;体育老师教授《校园文明礼仪操》,让好习惯在运动中融入生活……各学科形式多样,横向贯通,五育并举,形成了学校幼小衔接的合力。

  培养爱国好品质,共谱红色主旋。红色主旋律在幼、小学段是一脉相传的。学校“雷锋故事宣讲会”“红色家乡”“我爱我的祖国”等学段衔接、红色共育的幼小衔接活动,以演讲、参观等多种形式,深挖红色资源,在幼小衔接教育中注入“红色基因”,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努力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目标。

如何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三年来,我们融合项目化学习方式积极探索,积累了实践经验。我们相信在多方努力探索与合作下,每一个家庭都不再因幼升小而焦虑,每一名幼儿都能踏上健康的成长之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学前教育宣传专栏

武陵区北正街小学:“四个一”助推幼小科学衔接

发布时间:2022-05-18 15:47  作者:学前教育宣传专栏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四个一”助推幼小科学衔接

——常德市武陵区北正街小学幼小衔接典型案例

黄红霞  马阿妮


`   2021年,国家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文件明确要求:改变目前幼儿园“小学化”状况,合理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实现幼小科学衔接。就幼小衔接“去小学化”这个关键问题,北正街小学联合武陵区中心幼儿园以项目式学习为主线,双项联动,“四个一”助推幼小科学衔接,全面探索双向衔接、双向奔赴的幼小衔接模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共办一场论坛,明正家长衔接观念

武陵区中心幼儿园《幼小衔接调查问卷表(家长)》调查结果显示:家长们对于幼升小仍存在认知误区与焦虑情绪,仍有一些家长对如何“适应小学的学习方式”与“适应小学的生活学习作息”存在担忧。为缓解家长焦虑,让家长在幼小衔接项目中共同成长,北正街小学与中心幼儿园共办家校论坛,从专家解读、园长说、校长说、老师说四个维度,为家长解疑答惑、提供帮助,明正家长的衔接理念。2022324日,我校业务校长马阿妮在论坛上以“听小学校长说:双减背景下小学教育的改变”为题(如图一),就“双减”背景下小学教学、测试、学习方式、习惯养成等,与家长进行交流,明晰“零起点”教育本质,指导家长更快更好地转变角色,参与到“入学准备”工作中来,纠正幼小衔接过程中“小学化”倾向。

论坛活动后,我们还进一步与家长沟通、收集反馈信息,对活动进行复盘反思,增强交流实效性。家长们也纷纷表示,在“双减”教育形势下,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自身素养,加强沟通,用心播种,静待花开。

目前,我校正在构建服务一年级新生家庭的亲子课程,利用微讲座、示范操作小视频、项目式亲子互动、教你一招小妙计等方式,围绕“转变观念”、“习惯培养”、“书香阅读”、“优质陪伴”四个方面,初步形成了亲子课程体系。



同构一个课堂,形成多方衔接合力

孩子从幼儿园时间灵活、场景多样的动态学习环境跳转到小学时间固定、场景单一的静态学习环境,很容易因学习环境变化而不适应。为缓解这种坡度差异,2020年开始,每年6月,我校与武陵区中心幼儿园同构“一个课堂”。中心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走进北正街小学,开始他们“我身边的小学”探索之旅:参观校园、体验课堂,参与小学德育活动。通过一天的小学课堂学习、活动体验,小朋友们与小学亲密接触,增强对小学生活的熟悉感,为他们进入小学学习打下基础。

为提高同构课堂实效,幼、小两校与教育主管部门、家长等组建机构,构建幼小衔接共同体,多元主体协同发力,促进深度化、多元化、细致化的幼小衔接交流与合作。“同构课堂”活动,学校教科室多轮研讨、反复跟进:一轮研讨,采纳意见,确定主题、内容、时间,梳理清单;二轮研讨,分析幼儿体验内容,确定方案;三轮研讨,活动实效总结反思。有效突出了同构课堂的针对性、实效性、科学可持续性。(如图二)













走进小学课堂的幼儿,深度参与了小学课堂,全方位感受课堂氛围。《小壁虎借尾巴》语文课上(如图三),孩子们惊奇于老师用希沃软件创设的教学情境;在角色扮演中,他们开心地表达着自己的想法。在《找规律》数学课上(如图四),随着课件中小花的拖动,一个个趣味性的规律被提炼出来,孩子们的思维经历了“是这样”到“原来是这样”的转变。在班会课上(如图五),285班的家长课堂《认识我们的节日——端午节》,粽子制作过程让幼儿们惊叹连连、开心不已。

同构课堂结束后,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感叹:“原来小学也这么好玩!”“幼儿园的孩子模仿性强,他们能很快熟悉课堂规则,较快适应课堂教学。”小学老师们对这群小客人作出了较高的评价。同构课堂是学校根据幼小衔接的实际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有效推动了教育主管部门、家、园、校四方合力的形成。



融入一项学习,搭建双向衔接桥梁

幼儿侧重以游戏为主的体验式教学,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则以作息时间、课程安排等常规为主导。为了帮助孩子们顺利适应小学学习生活,我们科学规划,严格执行零起点教学,合理安排入学适

应期,融入项目式学习(如图六),开展深度体验学习活动,有效解决因学习方式不同而产生学段上的差异。

2020年,项目式学习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开始推进,我校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率先学习,引进了项目式学习方式,助力幼小科学衔接。

幼小衔接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学校创新考核方式:拼音游戏闯关、学科模块化考核、《24节气项目式学习》,游戏化的方式、多元化的评价,有效助力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基于此,我们从非智力因素和思维水平两个维度实践幼小的科学衔接,从关注知识衔接,走向关注儿童身心变化;从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的革新搭建幼小衔接的桥梁。

在儿童身心发展、行为习惯培养、教学管理及幼小衔接环境创设方面,学校开发了《铅笔保卫战》《如何突破一年级小朋友的社交天花板》《项目式争章实践手册》等项目式主题学习活动,循序渐进、逐层开展,引导孩子立足身边熟悉的问题,主动探究,寻找解决办法,构建幼小衔接的真实实践场所,助力孩子快速融入小学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确定主题、制定项目计划、开展项目探究、进行成果展示以及项目复盘反思等具体的项目式学习实施过程中,根据项目实施的需要,在家长和学校教师的支持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平台提供的资源支持,不仅解决了项目式学习时空限制的弊端,还扩大了幼小有效衔接的社会影响力。



运用一个平台,建设多元衔接内容

幼儿园与小学都强调通过养成教育开展德育活动,并将德育目标渗透到学科、活动、游戏及日常生活中。但幼儿园德育活动具有具体性、形象性,而小学德育活动以学科渗透为主,具有抽象性。幼、小不同学龄阶段的德育工作既是独立的,又是连续的,同时也是相互关联的。学校在开展德育衔接的过程中,秉承“纵横交织”的原则,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教育,从“认识你我”“学科渗透”“信仰实践”等方面搭建德育教育平台。

认识你我”意识衔接,奠定衔接新心理。刚步入一年级的校园,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身份和新的集体,一年级学生对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充满了防备心理和紧张情绪。每年秋季的开学第一周,学校主动搭建“认识”平台,从入学教育闯关卡认识校园、制作名片认识自己到自我介绍认识同伴三方面入手,帮助孩子们缓解入学紧张、焦虑情绪,快速转变角色适应新环境。进入一年级,许多孩子非常留恋幼儿园熟悉的老师和同学,学校设立了“心语信箱”,聊聊心事,提升了幼小衔接的“温度”。

 

各学科德育联动,形成衔接新合力。学校根据各学科特点,在一年级教学中分配不同的幼小衔接任务,将幼小衔接课堂化、日常化。《课堂文明十大习惯》班会课,从礼仪、秩序、行为习惯等方面引导孩子们了解学校规则,让他们以更加规范的行为习惯和积极自信的心态迎接小学生活;美术课上,老师引导学生创作美术作品,为自己的名片增添色彩;体育老师教授《校园文明礼仪操》,让好习惯在运动中融入生活……各学科形式多样,横向贯通,五育并举,形成了学校幼小衔接的合力。

  培养爱国好品质,共谱红色主旋。红色主旋律在幼、小学段是一脉相传的。学校“雷锋故事宣讲会”“红色家乡”“我爱我的祖国”等学段衔接、红色共育的幼小衔接活动,以演讲、参观等多种形式,深挖红色资源,在幼小衔接教育中注入“红色基因”,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努力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目标。

如何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三年来,我们融合项目化学习方式积极探索,积累了实践经验。我们相信在多方努力探索与合作下,每一个家庭都不再因幼升小而焦虑,每一名幼儿都能踏上健康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