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黎建平局长在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07-02-08 00:00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

全力推进“教育强市”建设

(2007年2月6日)

 

 

同志们:

经市委、市政府领导同意,决定在春节前召开这次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市“两会”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回顾总结2006年全市教育工作,研究部署建设教育强市和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切实推进全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会上,元英市长将为我们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切实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2006年全市教育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6年,全市教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瞄准“推进教育优先,打造教育强市”的目标,按照“巩固成果,均衡推进,和谐发展,整体提升”的方针,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各个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新的成绩,为“十一五”时期全市教育发展与社会和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总的来看,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科学规划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果。2006年,我们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放在突出位置,认真研究新一轮教育发展问题,为“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描绘了新的蓝图。全市教育系统层层制定了“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对如何进一步巩固“普九”成果、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育布局、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都结合新的形势和要求进行了认真地调研论证,形成了具体详细的目标体系,为我市“十一五”教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我们把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为推进教育和谐与和谐常德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一方面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到年底,全市共完成投入6016万元,其中向上级争取经费2000多万元,在不增加群众负担的情况下,圆满完成年初计划的108个建设项目,建设项目和面积均居全省第一。在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过程中,石门、鼎城、汉寿、澧县等地高度重视,资金到位比较快,项目建设起步早,工程质量也得到了较好的保证。另一方面,全市大力巩固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在继续加大投入的同时,适时把工作重点从硬件建设转移到使用与维护以及人员培训上来。全市共新增信息化建设投入经费近3000万元,启动了市教育城域网、市直学校“班班通”及一批学校的远教项目和校园网项目,共新建教育专业网站30个,市、县先后组织专业培训300多人次。同时,大力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建设,全市先后新创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学校4所,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学校19所。去年11月,全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实用培训及经验交流会在我市澧县召开,我市的经验得到全省兄弟单位的高度评价。此外,我们还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投入新机制的建立,去年11月,市政府召开了专门的会议进行动员和部署,进一步明确了保障内容和办法,强调了各级政府的责任,为今年春季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全免学杂费作好了充分准备。

二是坚持教育为民,在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2006年,我们继续下大力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就读高中教育的需要,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85.6%,比去年高出2个多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近20个百分点。至此,我市已基本实现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成为继长沙之后全省第二个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市州。2006年,我们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对全市9所“名校带民校”体制的初中学校进行了剥离改革,其中九澧中学、丁玲学校等2所学校成功地实现了“四独立”办学,文昌实验中学改为公办初中,长怡实验学校等6所学校从去年秋季起全部停止了初中招生。同时,全市大力实施高中招生“阳光工程”,在全省率先取消了市直公办高中择校费,严格按计划、按志愿、按分数进行录取,不考虑任何特殊情况,不照顾任何特殊关系,一举解决了历年来高中招生难以解决的择校难题,不仅直接减少了群众的教育负担1400多万元,而且也进一步保障了教育的公平公正,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广大市民的衷心拥护,去年,我市成为全省为数不多的招生无举报地区之一。除市直外,区县市公办高中择校生比例也按省厅的要求由50%下降到了30%,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2006年,我们进一步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使全市42.8万人次的中小学生享受了“两免一补”优惠政策,共免去学生课本费、杂费等费用3481万元,受惠学生占全市中小学生总数的24%。同时,各地继续开展帮困助学活动,先后筹集助学资金586万元,资助各类学生15662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2925人,高中及大学新生2737人。市教育捐赠中心共发放助学金165万元,资助各类学生2870人。2006年,我们继续加大教育收费管理力度,不断强化教育收费责任制管理,努力形成市、县之间及各相关部门之间共同治理的合力,教育收费公示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得到较好坚持和完善,城镇学校电子信息化收费方式进一步推开。同时,进一步严格收费纪律,严肃查处各种乱收费案件,截止去年12月底止,全市共接受群众举报和投诉97起,立案查处24起,清退违规经费72万多元,处分责任人17人,使教育乱收费行为得到较好的遏止。2006年,我们高度重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先后组织大型毕业生供需见面会2场次,为来自全国各地及本市的300多家用人单位和近6000名毕业生搭建了就业金桥,达成录聘意向3000多个。各大中专学校也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和办法为毕业生寻找就业门路,全市各类大中专学校共毕业22732人,就业21963人,就业率达96.62%,且就业质量有了新的提高。

三是突出内涵发展,在规范内部管理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方面有了新的进展。2006年,我们全面推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在澧县专门召开全市中小学管理工作会议,研究出台了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28条规定;各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管理工作进一步重视,也出台了相应的管理规定,并进一步加强了平时的检查和督促;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落实规定要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落实课程计划、规范招生考试行为、组织教学活动以及教师管理等方面都有所加强,一些好的管理模式正在得到推广,规范化管理正在成为广大校长的内在追求。上半年,我们继续开展了对区县(市)政府教育工作和区县(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教育实绩的督导评估和考核,有澧县、石门、临澧、武陵、鼎城、安乡等6个区县教育工作被评为优秀等次,临澧、澧县、石门、桃源4个县接受全省督导评估顺利合格,其中临澧县被评为全省优秀等次,受到省政府的表彰和奖励;去年下半年,全市有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常德市七中、安乡县一中等三所学校还分别接受了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组织的办学水平评估,都获得了专家组的高度评价和省厅领导的充分肯定,其中,常德职业技术学院还被评为优秀等次。同时,我们积极采取措施,继续加大中职招生秩序的整治力度,全市中职招生基本做到了“六统一”的要求,招生信息不能直达的问题也得到了较好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乱招生、招生吃回扣问题也一定程度地得到遏止。民办学校的管理也正在向规范化轨道迈进,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与安全稳定工作得到加强,办学审批与年检更加严格,全市民办学校管理工作出现了新局面。2006年,我们进一步重视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加大了对幼儿教育的指导与扶持力度,启动了市级示范幼儿园的创建工作,首次对申报验收的24所幼儿园进行了评估验收,共评定了8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2006年,我们紧扣素质教育这个中心,继续深化新课程改革,在全省率先将初中地理和历史会考科目实行开卷考试并实行等级评价,既有效地解决了初中学校教育教学秩序被冲击的问题,又把学生从繁重地死记呆背中有效的解脱出来,进一步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全市基础教育的水平,受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普遍欢迎。同时,我们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启动了第二轮中小学教职工核编定岗和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计划,成功地组织了教师资格认定培训,圆满完成了600名市级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和2027名中小学教师新一轮继续教育脱产培训;校长、教师学习风气日益浓厚,知识结构不断更新,新的教育观念逐步在深入人心。学校德育工作也进一步加强,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的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德育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学校体育、艺术教育活动取得丰富成果,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去年,全市7.6万名初中生参加中考,一次性合格率达85%;高考在全省人数大幅增加而招生计划不变的情况下,仍然取得好成绩。全市41027人参加高考,比2005年增加5159人,占全省考生总数的8.6%,文科平均成绩高出全省平均分7.07分,理科平均成绩高出全省平均分1.12分,其中600分以上高分段考生862人,占全省高分段学生总数的12%;全市共录取25148人,录取率为61.3%,高出全省录取总数8.3个百分点,是我市恢复高考以来录取人数最多的一年。

四是保持教育大局稳定,在学校安全维稳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取得新的成绩。2006年,我们把保持教育系统和学校的安全稳定放在突出位置,学校安全卫生工作责任进一步落实,与有关部门的联系进一步紧密,各项督导检查工作扎实有力;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深入开展,新创省级安全文明校园5所,市级安全文明校园45所;同时,学校食品安全教育、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反邪教警示教育和禁毒宣传教育扎实有效,学校周边环境得到进一步整治,各类考试规范进行,全市没有发生一起重大的安全责任事故,也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创建作出了积极贡献。2006年,我们大力加强机关各项政务建设和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政务公开不断深入,电子政务全面推进,法制教育全面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得到较好坚持,“廉政文化进学校”活动深入开展,群众监督和党内监督机制有所加强。同时,我们认真落实上级有关要求,在全市教育系统及时开展了反商业贿赂等方面的专项治理,组织机关干部和各级各类学校进行了认真的自清自查,努力从源头上加强治理整顿,确保了全市教育系统年内没有发生重大的廉政案件。同时,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力推进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在全市进一步形成了良好的创建氛围和管理机制。年底,我市的城市语言文字工作顺利地通过了省语委组织的二类城市的评估验收,并获得了省语委的高度评价。

回顾一年的工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教育发展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教育事业的发展仍不能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强烈需求。教育的发展水平、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知识贡献力度都还不能满足我市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实现富民强市的需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同教育供给能力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能力不足的矛盾还很突出。二是农村教育发展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校际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高中阶段教育普职比例仍不太协调,中职招生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三是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仍然面临很大的困难与压力,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办学倾向和中小学课业负担较重的现象仍然突出,师生身心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四是公共教育投入不足,资源总量短缺仍然是教育发展的瓶颈。2006年,全市教育经费投入虽然在政策性教育投入上较之以往有所增长,达到了13.56亿元,但从全年教育支出的情况看,仅用于人员支出就达到12.24亿元,占到了财政性教育投入的90%,教育投入总量也还不到GDP的2%,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很难有经费拿出来保运转和促发展。此外,校园安全问题仍然突出,教育发展的环境也有待进一步优化,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客观、冷静地分析,并采取有力措施,在发展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认真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推进教育强市建设

今年2月4日,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市州教育局长和办公室主任,各高校有关负责人。会上,放平厅长作了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教育又快又好发展,为建设教育强省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报告回顾总结了2006年全省教育工作,重点对如何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努力推进教育强省和2007年全省教育工作作了周密部署。之后,郭开朗副省长作了重要讲话,他要求全省教育系统一是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建设教育强省的重大决策上来,深刻认识建设教育强省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和适度超前发展的信心,明确建设教育强省的总体方向和目标;二是要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手段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进程,要着重突出思想观念的创新,突出教育体制的创新,突出工作方式和手段的创新;三是要全面落实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重点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切实抓好“两基”迎国检工作,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化解当前教育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营造教育和谐的发展氛围。这次会议时间虽然不长,但给人的感觉是耳目一新,意义重大,催人奋进。大会紧紧围绕省九次党代会确立的富民强省目标,旗帜鲜明地提出建设教育强省的具体任务,明确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努力实现教育强省的目标。我认为,建设教育强省,首先必须建设教育强市和教育强县,只有县强才有市强,只有市强才有省强。尤其是从我们常德的情况看,我们在全省有着较好的经济基础和教育相当发达的条件,理应率先开展教育强市的创建活动。因此,借此机会,我想跟大家探讨一下教育强市如何建设的问题。这是一个十分重大而又复杂的课题,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初步的设想,就是要通过全市上下坚持不懈的努力,到“十一五”末期,我市教育发展的区域整体水平进入全省先进行列,重要教育发展指标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如何实现这个目标,这里我谈几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抓机遇。实施教育优先、打造“教育强市”这个目标市委、市政府在2005年就正式提出,并已经取得了实际成效。这次省九次党代会又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省的目标,对我们来讲,这既是全面优化教育发展环境、整体推进区域教育发展水平的又一次良好机遇,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抓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增强三个意识。一是机遇意识。多年来,我们各位教育局长、书记和校长都有这样一个体会,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每上升一个高度,无论对我们的工作、还是事业都是一个极好的机遇。从我市这几年持续实施教育优先战略给教育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就可以看出来。现在,省党代会作出了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新一届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将教育工作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省教育厅也作出了具体的部署。我们一定要增强机遇意识和紧迫感,要把建设教育强市作为推进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坚持把教育强市建设放在重于一切、高于一切、先于一切的位置,切不可让到手的机遇白白丧失。要广泛开展以建设教育强市为主题的思想大讨论,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把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师的思想认识统一到新一届省委的重大决策上来,统一到省教育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转化为教育强市的自觉行动。二是责任意识。建设教育强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围绕建设教育强市的总体方向和目标,认真研究和解决操作层面上的具体问题,把工作思路、原则要求等具体化为可操作的工作方案和对策措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负责同志要带头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学校、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特别是要认真分析教育强市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力量进行专题调研,及时研究解决影响教育强市建设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性问题,以更高的预见性、更强的实效性,带领广大教育工作者一步一个脚印地向教育强市目标奋进。要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努力实现教育强市的奋斗目标,努力把人民群众的教育权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三是忧患意识。要坚持融入全省看常德,面向未来看教育。与全国、全省先进地区相比,我市推进教育强市建设面临不少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各类教育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职业教育相对薄弱,成人继续教育及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缺乏科学统筹,教育投入相对不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任重道远等等。针对这些问题与薄弱环节,我们要有一种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的忧患意识,有一种自加压力、负重奋进的负责精神,要集中心思想事、谋事、干事,一门心思办实事。

第二、抓基础。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坚持基础先行,充分发挥基础工作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不断推进教育强市建设。我们初步考虑,要突出抓好五个基础。一是坚持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从统筹城乡教育的角度来看,教育发展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因此我们谋划发展,必须坚持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特别是要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城镇教育对农村教育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教育相对均衡发展,不断提高全市农村教育的整体水平。只有夯实了农村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这个基础,建设教育强市才会有后劲。二是各级各类教育都要把提高质量摆在突出位置。要从根本上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强烈需求,努力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内涵发展与提高质量上来。三是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体现着一个地方教育的“软实力”,建设教育强市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支撑。目前,我市教师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教师队伍整体上结构性矛盾突出,能力和素质结构还不能适应新时期改革发展的需要,与教育强市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为此,我们要将开发教师资源作为教育基本建设的第一要务,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突出重点,着力创新,着眼长远,注重实效”的整体思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以新观念、新知识、新课程、新方法为重要内容,逐步构建起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要突出师德建设,积极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努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四是要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今世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潮流,教育的信息化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此要引起高度重视,不仅要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更要加快资源建设和应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跨越式发展。五是要切实增加教育投入。要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认真落实教育经费“两个比例、三个增长”的要求,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进一步改变我市教育投入偏低的现状,确保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当前,高中负债已成为一个相对普遍的问题,而且正在演化成影响高中发展的主要因素,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引起高度重视,财政每年应该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高中的消赤减债,确保高中教育健康发展。

第三,抓特色。发挥优势、形成特色是建设教育强市的现实选择。我市虽然经济总量已跃居全省第二,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市仍然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限。我们必须立足市情,从实际出发,发挥自身优势,稳步推进教育强市建设,决不能贪大求全,盲目冒进,急于求成。与全省各地教育发展水平比较,目前我市教育是具有一定优势的,有一些指标已经居于全国先进行列。从教育层次类别看,我市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开始由基本普及向高质量、高水平巩固提高阶段转变;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具有一定规模,高等教育稳步发展,基本迈入大众化初始阶段。从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看,无论公办教育还是民办教育,都能较好地坚持质量立校和特色兴校,涌现出了一大批质量过硬、特色明显的学校。具体到各区县市和学校,大家也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比较优势。这些优势和特色,都是今后在建设教育强省进程中必须继续坚持与发展的。我们要确立以“优势求生存,特色求发展”的发展思路,按照“保持已有的优势,拓展现有的优势,谋划未来的优势”的发展定位,认真分析形势和把握自身的优势,既大力发展个别方面的特色,又积极发展整体性特色,不断提高特色发展的水平,走出一条有常德特色的教育强市之路。

、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做好今年的教育工作,对于建设教育强市、确保十一五教育规划的顺利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全市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省第九次党代会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以打造教育品牌、建设教育强市为目标,大力推进新一轮教育优先工程,努力优化教育环境、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均衡、规范教育行为,深化教育改革,在确保教育大局稳定的同时,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以教育的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与和谐常德建设。主要工作目标是:要通过一年努力,全面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推进学校规范化建设,使学校内部配套设施更加完善,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确保顺利通过国家“两基”验收。要通过一年努力,统筹发展好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进一步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力争全市初中毕业生升高中阶段学校的比率在去年的基础上提升3个百分点,积极争取普职招生比例大体相当,确保高考升学率继续保持全省领先位置。要通过一年努力, 全面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幼儿入园率。3岁前幼儿入托率明显提高,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65%以上。城镇小学基本取消学前班。要通过一年努力,使高等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积极开展常德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申办工作,积极支持湖南同德职业学院办学水平评估,积极支持湖南高工职业学院做好申办工作,大力支持各高等学校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实力、提升办学水平。要通过一年努力,使民办学校内部管理进一步加强,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促进全市民办教育进一步办出特色,确保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2007年要采取切实措施,突出抓好以下7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以此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努力推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以开展创建“教育强市”活动为重点,努力在促进教育优先发展、整体提升区域教育水平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从今年开始,我们将提请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教育强市创建活动,出台相关政策,制定相应的评估方案,定期开展督查与评估活动,以此为抓手全面促进全市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和区域教育水平的提高,力争在“十一五”期末把常德建设成名符其实的教育强市。开展教育强市创建活动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其主要的活动是对各区县(市)进行“教育强县”的评估与考核,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战略,进一步提升常德区域教育整体水平,促进常德教育在“十一五”期间再上新的台阶。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统一认识,认真对照有关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活动尽快开展并取得实效。一是要高度重视,把创建活动作为推进新一轮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摆上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层层制定创建规划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二是要加强调查研究,出台相应的评估方案与考核办法,使之形成规范的工作考核评估体系;三是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促进发展。要结合本地实际,围绕强保障、强师资、强管理、强质量等方面狠下功夫,争取短期内取得实效;四是要大力宣传,总结经验,表彰先进,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教育督导部门要以此为重点,将此作为对区县(市)教育工作的“两项督导考核”的重要内容,年内还将启动“素质教育示范乡镇”评估工作。今年,按照省里的统一安排,我市有武陵、鼎城、津市、汉寿等地还将接受省级“两项督查评估”,希望认真做好迎评准备工作,确保高水平通过评估。

(二)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迎接国家“两基”评估验收为重点,努力在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构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是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也是惠及亿万农民群众的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去年底,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先后对这一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按照中央和省、市的要求和部署,把此项工作作为当前教育工作的一件头等大事,切实加强领导,扎实做好工作,积极争取领导重视与支持,把各项改革措施落实到位。一是要足额落实好新机制所需资金。各地新机制分担资金必须按省里下达的控制数足额落实预算,要坚决防止发生“挤出效应”。建立新机制的资金,是专项资金,必须在各级财政预算中单列,从当年新增财力中足额安排,不应占用教育经费的正常增量,不能因为中央和省、市加大了投入,地方就将原来应有的投入挪作他用。各地要继续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要在本级财政增加预算,妥善解决好新机制实行后在维持教育行政部门日常运转、教师政策性津补贴、教师培训等方面所需经费问题。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也要正视新机制改革以后出现的新的困难,把认识真正统一到改革的精神上来。二是要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新机制实施以后,财政部、教育部要求对农村中小学要普遍实行预算编制制度。各地必须强化预算管理意识,将农村中小学各项经费收支全部编入预算,并严格按照预算办理各项支出,用预算手段来约束和规范学校经费收支行为。要积极推行和完善“校财局管”的管理办法,防止学校经费被挤占挪用和浪费现象的发生。各区县(市)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里有关新机制改革的政策,确保学校公用经费专款专用,绝不能拿学校公用经费用于还债,不能用于发放教师津补贴,不能统筹用于中心学校和教育局补充运转经费。为此,中央和省、市里将层层组织督查和审计,发现违规行为,将进行严肃查处和责任追究。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为了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学校所需的公用经费必须确保按时到位,省里统一要求,对学校新安排有公用经费应在每学期开学前一次性拨付到位,决不能出现因拨付不到位迫使学校出现“先收后返”的现象。对于今年春季开学所需经费,省里要求在2月10日以前各级配套资金拨付到县,开学前由县拨付到学校。三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开学前或开学初,要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的政策向人民群众广泛宣传,使这一惠民政策家喻户晓,营造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和加强监督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还要继续抓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课本费、补助寄宿生活费工作;继续开展“9?8助教日”活动,做好城镇困难家庭学生助学工作;认真抓好国家对中职贫困学生提供助学金的相关工作,基本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应助尽助的目标。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从根本上提高国民素质、振兴中华民族的战略部署。国家教育督导团将于今年4月对我省“两基”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本次督导检查的内容主要是2004?2006年教育工作7个方面的情况,即普及程度、师资水平、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学校管理、教育质量和扫盲工作。其中,凡出现普及程度不合格、有D级危房、2002年1月以来拖欠教师工资、发生师生伤亡重大责任事故、档案资料弄虚作假的都要“一票否决”。年底前,省、市对这项工作也进行了专门部署,春节前市政府还要召开专门会议进行调度。目前,可以说时间非常紧迫,任务非常艰巨,而且,省厅初步确定我市为必检单位,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准备,务必为全省通过国检争取荣誉。因此,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抓好“两基”工作、确保验收合格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按照全市统一部署,争取3月10日前完成自查整改,要以县市区、乡镇和学校为单位,对照“两基”评估验收标准逐级、逐项进行自查;3月底前省、市政府将再一次组织全面检查,对迎检工作不力和问题突出的地方将责令整改,并实行责任追究。

此外,新的一年我们还要继续抓好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将农村学校改水、改厕、改路、改造学生食堂作为工作重点,要进一步完善学生生活设施。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机制,确保所有D级危房在春节前全部拆除,新产生的危房及时改造。以此为基础,继续下大力加强农村学校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搞好布局调整,加强图书、电教仪器等内部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站点设备的开发与利用,逐步改变学校建设上两极分化的状况,缩小同类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

(三)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职教工作会议精神为重点,努力在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社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也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去年,省政府召开了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这次会议的召开,既为全省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又为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当前发展职业教育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就是要认真学习《决定》和会议精神,把《决定》所提出的各项任务和政策措施全面落到实处。一是要加强调查研究,积极筹备召开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十一五”职教发展规划与措施,进一步明确目标,强化责任,加强统筹,加大投入,构建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二是要全面加强职教基础能力建设。按照中央、省、市职教发展重点建设规划,积极做好重点建设计划的争取和申报工作。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条件。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建设一批精品专业与精品课程,搞好专业结构调整,加强市场紧缺专业建设和特色专业建设。要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启动专业教师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培训计划。三是要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评估体系。从今年起,要大力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合格评估、新设专业审核备案评估、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等工作,努力规范职业学校办学行为。四是要继续加强中职学校招生管理。进一步完善“市统筹、以县为主”的招生秩序管理办法,严格落实“六统一”原则。按综合办学水平排序,公布学校招生资格。完善以资源条件定规模的办法,科学确定年度招生计划。五是要进一步推进“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全面启动职业院校从事职业技术培训项目,启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为本地经济发展服务。六是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常德高等师范学校的申办工作,大力支持湖南同德职业学院办学水平评估工作,积极支持湖南高工职业学院的申办工作,大力支持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等各高校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实力,提升办学水平。同时,要高度重视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大政府对民办教育的支持力度;继续实行民办学校年检制度,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严肃查处招生欺诈、不按规定开课设节、非法组织学生外出务工等行为,树立民办教育良好形象。七是抓好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各地要在督促职业学校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组织好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教育人才交流中心建设,为包括中职在内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做好有关服务工作,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四)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重点,努力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素质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当前教育工作最紧迫、最突出的任务之一。要切实突出德育首位。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临澧现场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学校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主课堂作用,建立完善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全员德育工作机制,整体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班主任是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下大力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今年要在全面启动班主任培训计划的同时,认真开展好"教师进万家"活动和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努力探索、推广一批好的管理经验和典型。要建立健全学校德育工作和评价体系,把学校德育落实到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等各个环节,努力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要不断扩大课改成果,以新理念的建立完善、新课程的综合利用、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配套为重点推进新课程改革。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做好今年的中考改革和高中课改工作;教育科学研究部门要加强新课程的研究和指导,建立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将教研成果应用到教学当中,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应有的作用;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校本研究和培训,切实改进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校长要坚持深入课堂,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加强管理、规范行为和提高质量上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坚决纠正部分中小学存在的应试教育倾向,切实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特别是要督促省示范性高中在规范办学行为方面真正发挥示范作用。

教育教学质量是评价学校的重要指标,也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要树立全面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继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认真实施国家课程、积极开发地方课程、指导开发学校课程,逐步建立能满足学生不同需要的课程体系,重点抓好中小学综合实践性课程特别是研究性学习课程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小学英语课程建设。同时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引导广大教师确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从今年开始,市教育局将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育质量管理的监测机制。对高中、初中、小学教学常态进行监测和学生发展状况进行评估,定期向社会提供全面的教学质量报告。同时,继续完善中小学办学行为不良记录档案制度,把办学行为作为示范学校、特色学校、名优学校评选及校长评选的重要依据。

(五)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努力在优化队伍结构,提高队伍素质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教师队伍是振兴教育的主力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着力抓好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要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给孟二冬同志女儿的回信精神,广泛开展向孟二冬、盘振玉等模范教师学习的活动,引导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职业教育,培育教师的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道德。要把加强师德建设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切实帮助教师特别是农村基层教师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更好地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教师节期间,我们将表彰一批全市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其次,要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严格实行教师全员竞争聘任制度,逐步打破校际界限,扩大双向选择范围。加强校长队伍和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加大校长公选和民选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对校长聘任的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价,努力建立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良好机制。再次,要切实抓好教师继续教育。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教师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素质,力争小学教师专科率、初中教师本科率、普高教师学历合格率、职高教师学历合格率又有新的提高。要继续抓好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加强名优教师的培养与管理。各地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名优教师培养机制,强化管理、考核和使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考察、调研、培训的机会,充分发挥国家、省级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和市级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头作用。此外,要进一步建立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各地要按照市里有关文件精神,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补充农村中小学短缺学科教师。要坚持城镇教师到农村或薄弱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完善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工作实施办法,确保支教工作取得实效。要切实解决民办学校教师评职、评先及在公民办学校之间合理流动等问题,督促民办学校落实教师的社会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待遇。同时,要加大职教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强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培训,努力构建“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队伍。

(六)以深化“正行风树形象创满意”活动为重点,在转变作风、端正行风方面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我们坚持连续不断地在全市教育系统普遍开展“正行风树立形象创满意”的集中教育活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客观地看,我们存在的差距仍然不小。从去年市长热线等监督机构投诉的情况看,反映教育各种问题的投诉仍然不少,重点反映的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办学行为不规范,突出的是乱收费,占一半以上;二是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其中反映体罚学生的、乱办班的、索礼受礼的都有一定的比例。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引起了广大群众对教育的不满。去年,市优化办对60多个市直部门进行公开测评,市教育局就排在了48位。而且据了解,区县市教育局在本区域行风测评中的排名也大多不太理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说明我们的作风与行风离人民满意这个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和高度重视。因此这项工作,今年还要继续深化,并且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抓。这里我只强调三点意见。一是要切实加强班子建设,树立班子的新形象。去年以来,市直学校都进行了班子换届,大多数的区县市教育局也对班子进行了调整。新的班子必须要有新的要求、新的作为。一方面,各单位、各学校“一把手”要主动当好第一责任人,负总责、负全责,在各个方面做好表率;对重点工作要亲自部署,对重大事件要亲自过问,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要亲自解决。同时,要继续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切实抓好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确保不出现重大违纪违规案件。另一方面,要大力规范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行为、学校的办学行为和教师的从教行为,进一步树立全局意识、服务意识,努力维护教育良好形象。今年,市教育局要进一步加大教育行风监督和违规行为查处力度,继续开展“学生家长评学校,基层评机关”活动,坚决克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现象,促进教育行风建设的不断深入。二是要继续加大教育乱收费的治理力度。教育乱收费问题一直是人民群众高度关注,应该成为我们长抓不懈的重点。今年,要继续巩固治理乱收费的成果,继续坚持教育收费公示制度,进一步完善城镇学校电子信息化收费制度。特别是这次新机制改革学校,要严格执行中央、省文件规定,除收取课本费、作业本费(含基础训练、暑假作业、初中毕业指导丛书)、寄宿生住宿费、就餐学生伙食费四项费用以外,禁止教育部门和学校收取其它任何费用。坚决禁止先收后返,坚决制止“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的行为发生。积极开展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活动,严格禁止任何部门、学校教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由,向学生推销或变相推销教辅资料和其它学习用品,坚决取消向学生收费的各种提高班、补习班、特长班、竞赛班等;严格执行公办高中招生的“三限”政策,其中市直公办高中继续执行去年的招生政策,不招择校生,不收取择校费。三是要切实加强机关干部作风建设。机关干部作风建设是体现服务水平、关系民心向背的大事。在今年召开的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强调必须把干部作风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常抓不懈,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作风。在今年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君文市长也对政府工作人员提出了“敢于负责、全力服务、坚守法治、清正廉洁”的要求,我们认为这些要求非常精辟,非常及时,也非常必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作为教育事业的管理机关,更应从高要求,从严管理。今年,要继续大力深化“做人民满意公仆、创人民满意机关、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活动,进一步强化机关干部的服务意识,规范机关干部的行政行为,提升教育行政服务质量,坚决杜绝“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机关工作的责任机制和督查机制,大力推行首问负责、限时服务制度。要切实加强依法行政工作。认真落实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法治教育、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切实做好教育行政许可、教育行政处罚、教育行政监督等工作。要进一步做好教育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工作,不断创新公开形式、拓宽公开渠道、丰富公开内容,提高政务公开工作水平。凡能公开的内容,都要向社会公开,特别是一些事关广大师生、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重要工作等,以及对群众广泛关注的招生、考试、收费、基建、维修、采购、招投标、人事、职称、评优等热点难点问题,都必须采取相应的形式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总之,要通过继续深化“正行风、树形象、创满意”教育活动,促使全市教育系统上下进一步改进作风、提高素质,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教育不正之风,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七)以创建平安和谐校园为重点,确保教育大局的安全稳定,努力营造和谐的教育发展环境。

教育稳定和学校安全问题,关乎全局,责任重于泰山,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一把手都要亲自抓,负总责。近年来,中央对于维护稳定和学校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已经是三令五申,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既要妥善处理各种突发性事端,更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把工作做在前头,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确保教育系统的稳定。近年来,国内学校安全工作屡屡出现重大事故,听起来令人揪心。我市这几年虽然没有发生大的安全责任事故和不稳定问题,但不稳定的苗头、不安全的因素仍然存在,突出存在的有原部分因各种原因未转公办的民办教师聚众上访问题、法轮功邪教问题、厂矿子校教师争取待遇问题、校车安全问题等;还有一些学校安全管理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对此,各级政府、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都要引起高度重视,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做好安全和稳定工作。此外,招生考试工作既是教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又直接涉及到教育的稳定和安全。要继续加强教育考试综合环境治理和考点硬件设施、考试工作队伍建设,进一步端正组考指导思想,规范组考行为,确保高考、自考、成考、研考、社考等各类国家考试和中考的质量和安全;同时,继续实施好招生考试“阳光工程”,进一步规范初、高中的招生工作,确保各项招生考试改革顺利推行。

营造和谐的教育发展环境,不仅要靠政府的重视,靠自身努力,同时需要社会的理解支持。从我市的情况看,前两方面都有较大进展,但社会的理解支持还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因此在当前情况下,我们要进一步重视教育宣传舆论工作。在这方面,一是要更加主动地推进信息的公开和宣传,要全面而深刻地向广大群众宣传教育方针和各项政策措施;要大力宣传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伟大成就,宣传当代青少年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宣传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宣传教育系统的广大干部和教职员工为推进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所付出的艰苦努力。二是更加主动地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和批评,欢迎监督,欢迎批评,有错就改,进而标本兼治,推进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做好信访接待工作,完善信访接待制度,妥善处理好群众反映的问题,耐心做好解释、疏导工作,积极化解矛盾。三是更加主动地加强对教育热点问题的研究和宣传工作,努力解决社会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争取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要主动配合各宣传媒体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多从正面、从主流上宣传教育,积极为教育改革和发展鼓劲,努力为教育事业发展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建设性的社会舆论环境。

新的一年,孕育着新的生机,新的希望。以这次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为起点,我们开启了进一步建设教育强市的新征程。教育强市建设责任重大,2007年教育工作任务繁重,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局,抓住机遇,真抓实干,为实现我市由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的跨越,为建设和谐常德作出新的贡献!新春佳节将至,在此,我代表市教育局,感谢大家过去一年来的辛勤工作和对市教育局工作的大力支持,向同志们并通过你们向全市教育战线广大教职员工致以新春的祝福,祝愿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合家欢乐,万事顺意!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开 > 政务公开 > 领导讲话

黎建平局长在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07-02-08 00:00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

全力推进“教育强市”建设

(2007年2月6日)

 

 

同志们:

经市委、市政府领导同意,决定在春节前召开这次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市“两会”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回顾总结2006年全市教育工作,研究部署建设教育强市和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切实推进全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会上,元英市长将为我们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切实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2006年全市教育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6年,全市教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瞄准“推进教育优先,打造教育强市”的目标,按照“巩固成果,均衡推进,和谐发展,整体提升”的方针,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各个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新的成绩,为“十一五”时期全市教育发展与社会和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总的来看,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科学规划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果。2006年,我们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放在突出位置,认真研究新一轮教育发展问题,为“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描绘了新的蓝图。全市教育系统层层制定了“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对如何进一步巩固“普九”成果、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育布局、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都结合新的形势和要求进行了认真地调研论证,形成了具体详细的目标体系,为我市“十一五”教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我们把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为推进教育和谐与和谐常德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一方面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到年底,全市共完成投入6016万元,其中向上级争取经费2000多万元,在不增加群众负担的情况下,圆满完成年初计划的108个建设项目,建设项目和面积均居全省第一。在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过程中,石门、鼎城、汉寿、澧县等地高度重视,资金到位比较快,项目建设起步早,工程质量也得到了较好的保证。另一方面,全市大力巩固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在继续加大投入的同时,适时把工作重点从硬件建设转移到使用与维护以及人员培训上来。全市共新增信息化建设投入经费近3000万元,启动了市教育城域网、市直学校“班班通”及一批学校的远教项目和校园网项目,共新建教育专业网站30个,市、县先后组织专业培训300多人次。同时,大力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建设,全市先后新创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学校4所,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学校19所。去年11月,全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实用培训及经验交流会在我市澧县召开,我市的经验得到全省兄弟单位的高度评价。此外,我们还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投入新机制的建立,去年11月,市政府召开了专门的会议进行动员和部署,进一步明确了保障内容和办法,强调了各级政府的责任,为今年春季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全免学杂费作好了充分准备。

二是坚持教育为民,在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2006年,我们继续下大力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就读高中教育的需要,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85.6%,比去年高出2个多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近20个百分点。至此,我市已基本实现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成为继长沙之后全省第二个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市州。2006年,我们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对全市9所“名校带民校”体制的初中学校进行了剥离改革,其中九澧中学、丁玲学校等2所学校成功地实现了“四独立”办学,文昌实验中学改为公办初中,长怡实验学校等6所学校从去年秋季起全部停止了初中招生。同时,全市大力实施高中招生“阳光工程”,在全省率先取消了市直公办高中择校费,严格按计划、按志愿、按分数进行录取,不考虑任何特殊情况,不照顾任何特殊关系,一举解决了历年来高中招生难以解决的择校难题,不仅直接减少了群众的教育负担1400多万元,而且也进一步保障了教育的公平公正,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广大市民的衷心拥护,去年,我市成为全省为数不多的招生无举报地区之一。除市直外,区县市公办高中择校生比例也按省厅的要求由50%下降到了30%,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2006年,我们进一步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使全市42.8万人次的中小学生享受了“两免一补”优惠政策,共免去学生课本费、杂费等费用3481万元,受惠学生占全市中小学生总数的24%。同时,各地继续开展帮困助学活动,先后筹集助学资金586万元,资助各类学生15662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2925人,高中及大学新生2737人。市教育捐赠中心共发放助学金165万元,资助各类学生2870人。2006年,我们继续加大教育收费管理力度,不断强化教育收费责任制管理,努力形成市、县之间及各相关部门之间共同治理的合力,教育收费公示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得到较好坚持和完善,城镇学校电子信息化收费方式进一步推开。同时,进一步严格收费纪律,严肃查处各种乱收费案件,截止去年12月底止,全市共接受群众举报和投诉97起,立案查处24起,清退违规经费72万多元,处分责任人17人,使教育乱收费行为得到较好的遏止。2006年,我们高度重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先后组织大型毕业生供需见面会2场次,为来自全国各地及本市的300多家用人单位和近6000名毕业生搭建了就业金桥,达成录聘意向3000多个。各大中专学校也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和办法为毕业生寻找就业门路,全市各类大中专学校共毕业22732人,就业21963人,就业率达96.62%,且就业质量有了新的提高。

三是突出内涵发展,在规范内部管理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方面有了新的进展。2006年,我们全面推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在澧县专门召开全市中小学管理工作会议,研究出台了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28条规定;各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管理工作进一步重视,也出台了相应的管理规定,并进一步加强了平时的检查和督促;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落实规定要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落实课程计划、规范招生考试行为、组织教学活动以及教师管理等方面都有所加强,一些好的管理模式正在得到推广,规范化管理正在成为广大校长的内在追求。上半年,我们继续开展了对区县(市)政府教育工作和区县(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教育实绩的督导评估和考核,有澧县、石门、临澧、武陵、鼎城、安乡等6个区县教育工作被评为优秀等次,临澧、澧县、石门、桃源4个县接受全省督导评估顺利合格,其中临澧县被评为全省优秀等次,受到省政府的表彰和奖励;去年下半年,全市有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常德市七中、安乡县一中等三所学校还分别接受了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组织的办学水平评估,都获得了专家组的高度评价和省厅领导的充分肯定,其中,常德职业技术学院还被评为优秀等次。同时,我们积极采取措施,继续加大中职招生秩序的整治力度,全市中职招生基本做到了“六统一”的要求,招生信息不能直达的问题也得到了较好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乱招生、招生吃回扣问题也一定程度地得到遏止。民办学校的管理也正在向规范化轨道迈进,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与安全稳定工作得到加强,办学审批与年检更加严格,全市民办学校管理工作出现了新局面。2006年,我们进一步重视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加大了对幼儿教育的指导与扶持力度,启动了市级示范幼儿园的创建工作,首次对申报验收的24所幼儿园进行了评估验收,共评定了8所市级示范性幼儿园。2006年,我们紧扣素质教育这个中心,继续深化新课程改革,在全省率先将初中地理和历史会考科目实行开卷考试并实行等级评价,既有效地解决了初中学校教育教学秩序被冲击的问题,又把学生从繁重地死记呆背中有效的解脱出来,进一步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全市基础教育的水平,受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普遍欢迎。同时,我们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启动了第二轮中小学教职工核编定岗和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计划,成功地组织了教师资格认定培训,圆满完成了600名市级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和2027名中小学教师新一轮继续教育脱产培训;校长、教师学习风气日益浓厚,知识结构不断更新,新的教育观念逐步在深入人心。学校德育工作也进一步加强,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的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德育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学校体育、艺术教育活动取得丰富成果,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去年,全市7.6万名初中生参加中考,一次性合格率达85%;高考在全省人数大幅增加而招生计划不变的情况下,仍然取得好成绩。全市41027人参加高考,比2005年增加5159人,占全省考生总数的8.6%,文科平均成绩高出全省平均分7.07分,理科平均成绩高出全省平均分1.12分,其中600分以上高分段考生862人,占全省高分段学生总数的12%;全市共录取25148人,录取率为61.3%,高出全省录取总数8.3个百分点,是我市恢复高考以来录取人数最多的一年。

四是保持教育大局稳定,在学校安全维稳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取得新的成绩。2006年,我们把保持教育系统和学校的安全稳定放在突出位置,学校安全卫生工作责任进一步落实,与有关部门的联系进一步紧密,各项督导检查工作扎实有力;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深入开展,新创省级安全文明校园5所,市级安全文明校园45所;同时,学校食品安全教育、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反邪教警示教育和禁毒宣传教育扎实有效,学校周边环境得到进一步整治,各类考试规范进行,全市没有发生一起重大的安全责任事故,也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创建作出了积极贡献。2006年,我们大力加强机关各项政务建设和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政务公开不断深入,电子政务全面推进,法制教育全面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得到较好坚持,“廉政文化进学校”活动深入开展,群众监督和党内监督机制有所加强。同时,我们认真落实上级有关要求,在全市教育系统及时开展了反商业贿赂等方面的专项治理,组织机关干部和各级各类学校进行了认真的自清自查,努力从源头上加强治理整顿,确保了全市教育系统年内没有发生重大的廉政案件。同时,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力推进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在全市进一步形成了良好的创建氛围和管理机制。年底,我市的城市语言文字工作顺利地通过了省语委组织的二类城市的评估验收,并获得了省语委的高度评价。

回顾一年的工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教育发展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教育事业的发展仍不能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强烈需求。教育的发展水平、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知识贡献力度都还不能满足我市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实现富民强市的需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同教育供给能力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能力不足的矛盾还很突出。二是农村教育发展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校际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高中阶段教育普职比例仍不太协调,中职招生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三是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仍然面临很大的困难与压力,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办学倾向和中小学课业负担较重的现象仍然突出,师生身心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四是公共教育投入不足,资源总量短缺仍然是教育发展的瓶颈。2006年,全市教育经费投入虽然在政策性教育投入上较之以往有所增长,达到了13.56亿元,但从全年教育支出的情况看,仅用于人员支出就达到12.24亿元,占到了财政性教育投入的90%,教育投入总量也还不到GDP的2%,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很难有经费拿出来保运转和促发展。此外,校园安全问题仍然突出,教育发展的环境也有待进一步优化,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客观、冷静地分析,并采取有力措施,在发展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认真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推进教育强市建设

今年2月4日,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各市州教育局长和办公室主任,各高校有关负责人。会上,放平厅长作了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教育又快又好发展,为建设教育强省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报告回顾总结了2006年全省教育工作,重点对如何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努力推进教育强省和2007年全省教育工作作了周密部署。之后,郭开朗副省长作了重要讲话,他要求全省教育系统一是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建设教育强省的重大决策上来,深刻认识建设教育强省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和适度超前发展的信心,明确建设教育强省的总体方向和目标;二是要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手段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进程,要着重突出思想观念的创新,突出教育体制的创新,突出工作方式和手段的创新;三是要全面落实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重点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切实抓好“两基”迎国检工作,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化解当前教育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营造教育和谐的发展氛围。这次会议时间虽然不长,但给人的感觉是耳目一新,意义重大,催人奋进。大会紧紧围绕省九次党代会确立的富民强省目标,旗帜鲜明地提出建设教育强省的具体任务,明确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努力实现教育强省的目标。我认为,建设教育强省,首先必须建设教育强市和教育强县,只有县强才有市强,只有市强才有省强。尤其是从我们常德的情况看,我们在全省有着较好的经济基础和教育相当发达的条件,理应率先开展教育强市的创建活动。因此,借此机会,我想跟大家探讨一下教育强市如何建设的问题。这是一个十分重大而又复杂的课题,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初步的设想,就是要通过全市上下坚持不懈的努力,到“十一五”末期,我市教育发展的区域整体水平进入全省先进行列,重要教育发展指标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如何实现这个目标,这里我谈几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抓机遇。实施教育优先、打造“教育强市”这个目标市委、市政府在2005年就正式提出,并已经取得了实际成效。这次省九次党代会又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省的目标,对我们来讲,这既是全面优化教育发展环境、整体推进区域教育发展水平的又一次良好机遇,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抓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增强三个意识。一是机遇意识。多年来,我们各位教育局长、书记和校长都有这样一个体会,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每上升一个高度,无论对我们的工作、还是事业都是一个极好的机遇。从我市这几年持续实施教育优先战略给教育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就可以看出来。现在,省党代会作出了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新一届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将教育工作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省教育厅也作出了具体的部署。我们一定要增强机遇意识和紧迫感,要把建设教育强市作为推进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坚持把教育强市建设放在重于一切、高于一切、先于一切的位置,切不可让到手的机遇白白丧失。要广泛开展以建设教育强市为主题的思想大讨论,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把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师的思想认识统一到新一届省委的重大决策上来,统一到省教育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转化为教育强市的自觉行动。二是责任意识。建设教育强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围绕建设教育强市的总体方向和目标,认真研究和解决操作层面上的具体问题,把工作思路、原则要求等具体化为可操作的工作方案和对策措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负责同志要带头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学校、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特别是要认真分析教育强市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力量进行专题调研,及时研究解决影响教育强市建设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性问题,以更高的预见性、更强的实效性,带领广大教育工作者一步一个脚印地向教育强市目标奋进。要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努力实现教育强市的奋斗目标,努力把人民群众的教育权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三是忧患意识。要坚持融入全省看常德,面向未来看教育。与全国、全省先进地区相比,我市推进教育强市建设面临不少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各类教育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职业教育相对薄弱,成人继续教育及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缺乏科学统筹,教育投入相对不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任重道远等等。针对这些问题与薄弱环节,我们要有一种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的忧患意识,有一种自加压力、负重奋进的负责精神,要集中心思想事、谋事、干事,一门心思办实事。

第二、抓基础。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坚持基础先行,充分发挥基础工作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不断推进教育强市建设。我们初步考虑,要突出抓好五个基础。一是坚持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从统筹城乡教育的角度来看,教育发展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因此我们谋划发展,必须坚持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特别是要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城镇教育对农村教育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教育相对均衡发展,不断提高全市农村教育的整体水平。只有夯实了农村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这个基础,建设教育强市才会有后劲。二是各级各类教育都要把提高质量摆在突出位置。要从根本上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强烈需求,努力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内涵发展与提高质量上来。三是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体现着一个地方教育的“软实力”,建设教育强市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支撑。目前,我市教师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教师队伍整体上结构性矛盾突出,能力和素质结构还不能适应新时期改革发展的需要,与教育强市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为此,我们要将开发教师资源作为教育基本建设的第一要务,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突出重点,着力创新,着眼长远,注重实效”的整体思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以新观念、新知识、新课程、新方法为重要内容,逐步构建起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要突出师德建设,积极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努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四是要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今世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潮流,教育的信息化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此要引起高度重视,不仅要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更要加快资源建设和应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跨越式发展。五是要切实增加教育投入。要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认真落实教育经费“两个比例、三个增长”的要求,逐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进一步改变我市教育投入偏低的现状,确保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当前,高中负债已成为一个相对普遍的问题,而且正在演化成影响高中发展的主要因素,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引起高度重视,财政每年应该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高中的消赤减债,确保高中教育健康发展。

第三,抓特色。发挥优势、形成特色是建设教育强市的现实选择。我市虽然经济总量已跃居全省第二,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市仍然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限。我们必须立足市情,从实际出发,发挥自身优势,稳步推进教育强市建设,决不能贪大求全,盲目冒进,急于求成。与全省各地教育发展水平比较,目前我市教育是具有一定优势的,有一些指标已经居于全国先进行列。从教育层次类别看,我市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开始由基本普及向高质量、高水平巩固提高阶段转变;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具有一定规模,高等教育稳步发展,基本迈入大众化初始阶段。从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看,无论公办教育还是民办教育,都能较好地坚持质量立校和特色兴校,涌现出了一大批质量过硬、特色明显的学校。具体到各区县市和学校,大家也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比较优势。这些优势和特色,都是今后在建设教育强省进程中必须继续坚持与发展的。我们要确立以“优势求生存,特色求发展”的发展思路,按照“保持已有的优势,拓展现有的优势,谋划未来的优势”的发展定位,认真分析形势和把握自身的优势,既大力发展个别方面的特色,又积极发展整体性特色,不断提高特色发展的水平,走出一条有常德特色的教育强市之路。

、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做好今年的教育工作,对于建设教育强市、确保十一五教育规划的顺利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全市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省第九次党代会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以打造教育品牌、建设教育强市为目标,大力推进新一轮教育优先工程,努力优化教育环境、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均衡、规范教育行为,深化教育改革,在确保教育大局稳定的同时,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以教育的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与和谐常德建设。主要工作目标是:要通过一年努力,全面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推进学校规范化建设,使学校内部配套设施更加完善,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确保顺利通过国家“两基”验收。要通过一年努力,统筹发展好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进一步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力争全市初中毕业生升高中阶段学校的比率在去年的基础上提升3个百分点,积极争取普职招生比例大体相当,确保高考升学率继续保持全省领先位置。要通过一年努力, 全面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幼儿入园率。3岁前幼儿入托率明显提高,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65%以上。城镇小学基本取消学前班。要通过一年努力,使高等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积极开展常德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申办工作,积极支持湖南同德职业学院办学水平评估,积极支持湖南高工职业学院做好申办工作,大力支持各高等学校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实力、提升办学水平。要通过一年努力,使民办学校内部管理进一步加强,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促进全市民办教育进一步办出特色,确保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2007年要采取切实措施,突出抓好以下7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以此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努力推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以开展创建“教育强市”活动为重点,努力在促进教育优先发展、整体提升区域教育水平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从今年开始,我们将提请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教育强市创建活动,出台相关政策,制定相应的评估方案,定期开展督查与评估活动,以此为抓手全面促进全市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和区域教育水平的提高,力争在“十一五”期末把常德建设成名符其实的教育强市。开展教育强市创建活动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其主要的活动是对各区县(市)进行“教育强县”的评估与考核,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战略,进一步提升常德区域教育整体水平,促进常德教育在“十一五”期间再上新的台阶。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统一认识,认真对照有关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活动尽快开展并取得实效。一是要高度重视,把创建活动作为推进新一轮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摆上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层层制定创建规划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二是要加强调查研究,出台相应的评估方案与考核办法,使之形成规范的工作考核评估体系;三是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促进发展。要结合本地实际,围绕强保障、强师资、强管理、强质量等方面狠下功夫,争取短期内取得实效;四是要大力宣传,总结经验,表彰先进,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教育督导部门要以此为重点,将此作为对区县(市)教育工作的“两项督导考核”的重要内容,年内还将启动“素质教育示范乡镇”评估工作。今年,按照省里的统一安排,我市有武陵、鼎城、津市、汉寿等地还将接受省级“两项督查评估”,希望认真做好迎评准备工作,确保高水平通过评估。

(二)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迎接国家“两基”评估验收为重点,努力在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构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是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也是惠及亿万农民群众的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去年底,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先后对这一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按照中央和省、市的要求和部署,把此项工作作为当前教育工作的一件头等大事,切实加强领导,扎实做好工作,积极争取领导重视与支持,把各项改革措施落实到位。一是要足额落实好新机制所需资金。各地新机制分担资金必须按省里下达的控制数足额落实预算,要坚决防止发生“挤出效应”。建立新机制的资金,是专项资金,必须在各级财政预算中单列,从当年新增财力中足额安排,不应占用教育经费的正常增量,不能因为中央和省、市加大了投入,地方就将原来应有的投入挪作他用。各地要继续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要在本级财政增加预算,妥善解决好新机制实行后在维持教育行政部门日常运转、教师政策性津补贴、教师培训等方面所需经费问题。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也要正视新机制改革以后出现的新的困难,把认识真正统一到改革的精神上来。二是要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新机制实施以后,财政部、教育部要求对农村中小学要普遍实行预算编制制度。各地必须强化预算管理意识,将农村中小学各项经费收支全部编入预算,并严格按照预算办理各项支出,用预算手段来约束和规范学校经费收支行为。要积极推行和完善“校财局管”的管理办法,防止学校经费被挤占挪用和浪费现象的发生。各区县(市)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里有关新机制改革的政策,确保学校公用经费专款专用,绝不能拿学校公用经费用于还债,不能用于发放教师津补贴,不能统筹用于中心学校和教育局补充运转经费。为此,中央和省、市里将层层组织督查和审计,发现违规行为,将进行严肃查处和责任追究。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为了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学校所需的公用经费必须确保按时到位,省里统一要求,对学校新安排有公用经费应在每学期开学前一次性拨付到位,决不能出现因拨付不到位迫使学校出现“先收后返”的现象。对于今年春季开学所需经费,省里要求在2月10日以前各级配套资金拨付到县,开学前由县拨付到学校。三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开学前或开学初,要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的政策向人民群众广泛宣传,使这一惠民政策家喻户晓,营造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和加强监督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还要继续抓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课本费、补助寄宿生活费工作;继续开展“9?8助教日”活动,做好城镇困难家庭学生助学工作;认真抓好国家对中职贫困学生提供助学金的相关工作,基本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应助尽助的目标。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从根本上提高国民素质、振兴中华民族的战略部署。国家教育督导团将于今年4月对我省“两基”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本次督导检查的内容主要是2004?2006年教育工作7个方面的情况,即普及程度、师资水平、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学校管理、教育质量和扫盲工作。其中,凡出现普及程度不合格、有D级危房、2002年1月以来拖欠教师工资、发生师生伤亡重大责任事故、档案资料弄虚作假的都要“一票否决”。年底前,省、市对这项工作也进行了专门部署,春节前市政府还要召开专门会议进行调度。目前,可以说时间非常紧迫,任务非常艰巨,而且,省厅初步确定我市为必检单位,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准备,务必为全省通过国检争取荣誉。因此,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抓好“两基”工作、确保验收合格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按照全市统一部署,争取3月10日前完成自查整改,要以县市区、乡镇和学校为单位,对照“两基”评估验收标准逐级、逐项进行自查;3月底前省、市政府将再一次组织全面检查,对迎检工作不力和问题突出的地方将责令整改,并实行责任追究。

此外,新的一年我们还要继续抓好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将农村学校改水、改厕、改路、改造学生食堂作为工作重点,要进一步完善学生生活设施。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机制,确保所有D级危房在春节前全部拆除,新产生的危房及时改造。以此为基础,继续下大力加强农村学校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搞好布局调整,加强图书、电教仪器等内部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站点设备的开发与利用,逐步改变学校建设上两极分化的状况,缩小同类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

(三)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职教工作会议精神为重点,努力在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社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也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去年,省政府召开了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这次会议的召开,既为全省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又为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当前发展职业教育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就是要认真学习《决定》和会议精神,把《决定》所提出的各项任务和政策措施全面落到实处。一是要加强调查研究,积极筹备召开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十一五”职教发展规划与措施,进一步明确目标,强化责任,加强统筹,加大投入,构建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二是要全面加强职教基础能力建设。按照中央、省、市职教发展重点建设规划,积极做好重点建设计划的争取和申报工作。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条件。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建设一批精品专业与精品课程,搞好专业结构调整,加强市场紧缺专业建设和特色专业建设。要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启动专业教师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培训计划。三是要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评估体系。从今年起,要大力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合格评估、新设专业审核备案评估、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等工作,努力规范职业学校办学行为。四是要继续加强中职学校招生管理。进一步完善“市统筹、以县为主”的招生秩序管理办法,严格落实“六统一”原则。按综合办学水平排序,公布学校招生资格。完善以资源条件定规模的办法,科学确定年度招生计划。五是要进一步推进“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全面启动职业院校从事职业技术培训项目,启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为本地经济发展服务。六是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常德高等师范学校的申办工作,大力支持湖南同德职业学院办学水平评估工作,积极支持湖南高工职业学院的申办工作,大力支持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等各高校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实力,提升办学水平。同时,要高度重视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大政府对民办教育的支持力度;继续实行民办学校年检制度,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严肃查处招生欺诈、不按规定开课设节、非法组织学生外出务工等行为,树立民办教育良好形象。七是抓好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各地要在督促职业学校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组织好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教育人才交流中心建设,为包括中职在内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做好有关服务工作,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四)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重点,努力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素质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当前教育工作最紧迫、最突出的任务之一。要切实突出德育首位。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临澧现场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学校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主课堂作用,建立完善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全员德育工作机制,整体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班主任是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下大力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今年要在全面启动班主任培训计划的同时,认真开展好"教师进万家"活动和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努力探索、推广一批好的管理经验和典型。要建立健全学校德育工作和评价体系,把学校德育落实到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等各个环节,努力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要不断扩大课改成果,以新理念的建立完善、新课程的综合利用、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配套为重点推进新课程改革。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做好今年的中考改革和高中课改工作;教育科学研究部门要加强新课程的研究和指导,建立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将教研成果应用到教学当中,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应有的作用;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校本研究和培训,切实改进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校长要坚持深入课堂,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加强管理、规范行为和提高质量上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坚决纠正部分中小学存在的应试教育倾向,切实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特别是要督促省示范性高中在规范办学行为方面真正发挥示范作用。

教育教学质量是评价学校的重要指标,也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要树立全面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继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认真实施国家课程、积极开发地方课程、指导开发学校课程,逐步建立能满足学生不同需要的课程体系,重点抓好中小学综合实践性课程特别是研究性学习课程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小学英语课程建设。同时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引导广大教师确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从今年开始,市教育局将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育质量管理的监测机制。对高中、初中、小学教学常态进行监测和学生发展状况进行评估,定期向社会提供全面的教学质量报告。同时,继续完善中小学办学行为不良记录档案制度,把办学行为作为示范学校、特色学校、名优学校评选及校长评选的重要依据。

(五)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努力在优化队伍结构,提高队伍素质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教师队伍是振兴教育的主力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着力抓好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要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给孟二冬同志女儿的回信精神,广泛开展向孟二冬、盘振玉等模范教师学习的活动,引导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职业教育,培育教师的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道德。要把加强师德建设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切实帮助教师特别是农村基层教师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更好地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教师节期间,我们将表彰一批全市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其次,要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严格实行教师全员竞争聘任制度,逐步打破校际界限,扩大双向选择范围。加强校长队伍和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加大校长公选和民选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对校长聘任的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价,努力建立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良好机制。再次,要切实抓好教师继续教育。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教师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素质,力争小学教师专科率、初中教师本科率、普高教师学历合格率、职高教师学历合格率又有新的提高。要继续抓好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加强名优教师的培养与管理。各地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名优教师培养机制,强化管理、考核和使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考察、调研、培训的机会,充分发挥国家、省级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和市级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头作用。此外,要进一步建立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各地要按照市里有关文件精神,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补充农村中小学短缺学科教师。要坚持城镇教师到农村或薄弱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完善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工作实施办法,确保支教工作取得实效。要切实解决民办学校教师评职、评先及在公民办学校之间合理流动等问题,督促民办学校落实教师的社会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待遇。同时,要加大职教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强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培训,努力构建“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队伍。

(六)以深化“正行风树形象创满意”活动为重点,在转变作风、端正行风方面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我们坚持连续不断地在全市教育系统普遍开展“正行风树立形象创满意”的集中教育活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客观地看,我们存在的差距仍然不小。从去年市长热线等监督机构投诉的情况看,反映教育各种问题的投诉仍然不少,重点反映的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办学行为不规范,突出的是乱收费,占一半以上;二是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其中反映体罚学生的、乱办班的、索礼受礼的都有一定的比例。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引起了广大群众对教育的不满。去年,市优化办对60多个市直部门进行公开测评,市教育局就排在了48位。而且据了解,区县市教育局在本区域行风测评中的排名也大多不太理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说明我们的作风与行风离人民满意这个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和高度重视。因此这项工作,今年还要继续深化,并且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抓。这里我只强调三点意见。一是要切实加强班子建设,树立班子的新形象。去年以来,市直学校都进行了班子换届,大多数的区县市教育局也对班子进行了调整。新的班子必须要有新的要求、新的作为。一方面,各单位、各学校“一把手”要主动当好第一责任人,负总责、负全责,在各个方面做好表率;对重点工作要亲自部署,对重大事件要亲自过问,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要亲自解决。同时,要继续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切实抓好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确保不出现重大违纪违规案件。另一方面,要大力规范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行为、学校的办学行为和教师的从教行为,进一步树立全局意识、服务意识,努力维护教育良好形象。今年,市教育局要进一步加大教育行风监督和违规行为查处力度,继续开展“学生家长评学校,基层评机关”活动,坚决克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现象,促进教育行风建设的不断深入。二是要继续加大教育乱收费的治理力度。教育乱收费问题一直是人民群众高度关注,应该成为我们长抓不懈的重点。今年,要继续巩固治理乱收费的成果,继续坚持教育收费公示制度,进一步完善城镇学校电子信息化收费制度。特别是这次新机制改革学校,要严格执行中央、省文件规定,除收取课本费、作业本费(含基础训练、暑假作业、初中毕业指导丛书)、寄宿生住宿费、就餐学生伙食费四项费用以外,禁止教育部门和学校收取其它任何费用。坚决禁止先收后返,坚决制止“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的行为发生。积极开展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活动,严格禁止任何部门、学校教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由,向学生推销或变相推销教辅资料和其它学习用品,坚决取消向学生收费的各种提高班、补习班、特长班、竞赛班等;严格执行公办高中招生的“三限”政策,其中市直公办高中继续执行去年的招生政策,不招择校生,不收取择校费。三是要切实加强机关干部作风建设。机关干部作风建设是体现服务水平、关系民心向背的大事。在今年召开的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强调必须把干部作风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常抓不懈,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作风。在今年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君文市长也对政府工作人员提出了“敢于负责、全力服务、坚守法治、清正廉洁”的要求,我们认为这些要求非常精辟,非常及时,也非常必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作为教育事业的管理机关,更应从高要求,从严管理。今年,要继续大力深化“做人民满意公仆、创人民满意机关、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活动,进一步强化机关干部的服务意识,规范机关干部的行政行为,提升教育行政服务质量,坚决杜绝“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机关工作的责任机制和督查机制,大力推行首问负责、限时服务制度。要切实加强依法行政工作。认真落实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法治教育、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切实做好教育行政许可、教育行政处罚、教育行政监督等工作。要进一步做好教育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工作,不断创新公开形式、拓宽公开渠道、丰富公开内容,提高政务公开工作水平。凡能公开的内容,都要向社会公开,特别是一些事关广大师生、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重要工作等,以及对群众广泛关注的招生、考试、收费、基建、维修、采购、招投标、人事、职称、评优等热点难点问题,都必须采取相应的形式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总之,要通过继续深化“正行风、树形象、创满意”教育活动,促使全市教育系统上下进一步改进作风、提高素质,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教育不正之风,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七)以创建平安和谐校园为重点,确保教育大局的安全稳定,努力营造和谐的教育发展环境。

教育稳定和学校安全问题,关乎全局,责任重于泰山,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一把手都要亲自抓,负总责。近年来,中央对于维护稳定和学校安全工作高度重视,已经是三令五申,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既要妥善处理各种突发性事端,更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把工作做在前头,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确保教育系统的稳定。近年来,国内学校安全工作屡屡出现重大事故,听起来令人揪心。我市这几年虽然没有发生大的安全责任事故和不稳定问题,但不稳定的苗头、不安全的因素仍然存在,突出存在的有原部分因各种原因未转公办的民办教师聚众上访问题、法轮功邪教问题、厂矿子校教师争取待遇问题、校车安全问题等;还有一些学校安全管理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对此,各级政府、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都要引起高度重视,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做好安全和稳定工作。此外,招生考试工作既是教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又直接涉及到教育的稳定和安全。要继续加强教育考试综合环境治理和考点硬件设施、考试工作队伍建设,进一步端正组考指导思想,规范组考行为,确保高考、自考、成考、研考、社考等各类国家考试和中考的质量和安全;同时,继续实施好招生考试“阳光工程”,进一步规范初、高中的招生工作,确保各项招生考试改革顺利推行。

营造和谐的教育发展环境,不仅要靠政府的重视,靠自身努力,同时需要社会的理解支持。从我市的情况看,前两方面都有较大进展,但社会的理解支持还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因此在当前情况下,我们要进一步重视教育宣传舆论工作。在这方面,一是要更加主动地推进信息的公开和宣传,要全面而深刻地向广大群众宣传教育方针和各项政策措施;要大力宣传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伟大成就,宣传当代青少年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宣传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宣传教育系统的广大干部和教职员工为推进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所付出的艰苦努力。二是更加主动地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和批评,欢迎监督,欢迎批评,有错就改,进而标本兼治,推进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做好信访接待工作,完善信访接待制度,妥善处理好群众反映的问题,耐心做好解释、疏导工作,积极化解矛盾。三是更加主动地加强对教育热点问题的研究和宣传工作,努力解决社会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争取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要主动配合各宣传媒体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多从正面、从主流上宣传教育,积极为教育改革和发展鼓劲,努力为教育事业发展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建设性的社会舆论环境。

新的一年,孕育着新的生机,新的希望。以这次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为起点,我们开启了进一步建设教育强市的新征程。教育强市建设责任重大,2007年教育工作任务繁重,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局,抓住机遇,真抓实干,为实现我市由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的跨越,为建设和谐常德作出新的贡献!新春佳节将至,在此,我代表市教育局,感谢大家过去一年来的辛勤工作和对市教育局工作的大力支持,向同志们并通过你们向全市教育战线广大教职员工致以新春的祝福,祝愿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合家欢乐,万事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