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张元英副市长在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07-02-08 00:00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立足新起点  抓住新机遇 

努力把我市建设成名符其实的教育强市

     (2007年2月6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主要目的就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立足新起点,把握新机遇,促进我市教育再上新台阶。刚才,建平局长对去年全市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并传达了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就建设强市提出了要求,我非常赞同,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过去的一年,是我国教育发展不平凡的一年,《义务教育法》的修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推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对教育公平的特别关注等,都对教育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过去的一年,也是我市教育发展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实现了“十一五”教育发展的良好开局。一是教育均衡有了新的进展,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任务圆满完成,城区学校改造工程顺利实施,幼儿教育、职业教育管理进一步加强。二是教育公平有了新的保障,“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上学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名校所办民校顺利剥离,特别是实行了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在市城区普通高中取消了择校费,有效地促进了教育公平。三是教育行风有新的起色,出台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28条,并得到较好贯彻落实,全市中小学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形势大为改观,各类招生秩序大为好转。四是教育维稳有新的成绩,安全防范机制逐步完善,全市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重大涉稳案件。五是教育质量有新的提高,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得到加强,高考升学率继续保持全省领先位置。可以说,2006年是我市教育承上启下并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教育系统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教育工作者和所有为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我市教育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教育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建设的功能还没有充分体现,教育行风还没有根本好转,队伍素质和教育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看待目前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努力工作。

去年年底,省委书记张春贤在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了加快富民强省、建设教育强省和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在前天召开的全省年度教育工作会上,郭开朗副省长专门就建设教育强省问题进行了动员和部署。今后一段时间,建设教育强省将成为我省教育发展的主旋律。2005年,市委、市政府就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市、打造教育品牌的目标,几年来,全市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正式启动教育强市创建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创建教育强市的基础已经牢固,时机已经成熟。从今年开始,我们要集中精力,在全省率先启动教育强市创建活动,通过几年的努力,把我市建设成名符其实的教育强市。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把握发展大势,抓住发展机遇

开展教育强市创建活动,是市委、市政府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决策,加快我市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强市、文化名城、和谐常德”建设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步骤;也是我市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务必把握发展大势,统一发展思想,抢抓发展机遇,促进我市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要正确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势。当前,我国正处在新一轮变革和发展时期,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经济发展更加注重质量,社会发展更加惠民利民。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富民强省的目标,我市第五次党代会也作出了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常德的部署。这些政策、目标和措施,把教育推到了发展的最前沿。教育为百业之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和作用,无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是富民强省、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常德,都离不开教育,都必须以发展教育为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去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会上再次强调,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温家宝总理去年先后四次主持召开教育方面的座谈会,指出:“我们有一流的教育,才能有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真正成为世界上一流的国家”,强调要把教育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教育兴国、教育强国作为国家意志和发展战略。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教育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教育的优先发展越来越紧迫。对此,我们要清醒认识,进一步增强教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提高办好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要正确把握教育和谐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谐,是当今社会的主流意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我国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迈进的号角,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也为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促进教育和谐,既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全社会的共同希望,也是建设教育强市的必由之路。所谓教育和谐,包括两个方面,即教育与社会的和谐、教育自身的和谐。也就是教育发展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满足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要建立完善的结构体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营造顺畅有序的发展氛围,保证自身的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我们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进一步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统筹教育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培养人的全面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保证教育公平,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则,更加注重教育的普惠性,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进一步坚持依法治教,加强和谐校园建设,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人人奋发努力的教育氛围,提高教育发展的水平和质量。我们要深刻领会和谐发展的精神实质,顺应和谐发展的时代潮流,树立和谐发展的意识,用和谐的思想、和谐的标准指导教育各项工作,促进我市教育进一步和谐发展。

要正确把握我市教育发展的良好形势。近些年,我市教育发展迅速,来势喜人,很多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有些甚至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历届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工作都十分重视,特别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无论是教育意识、教育思想还是采取的工作措施,在全省都是超前的、领先的,特别是教育20条的颁布实施,电子信息化收费制度的推行,市城区普通高中择校费的取消等,都是一些带有前瞻性、突破性的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市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也思想统一,行动一致,为全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努力。目前,全市干部群众的教育意识进一步牢固,教育环境进一步改善,教育投入进一步增加,教育发展进一步顺畅,事业发展已到了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的新阶段,这是我市教育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基础和兆头。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好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再接再厉,顺势而上,实现我市教育新的跨越。

二、明确发展目标,坚定发展信心

建设教育强市,是我市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牌意义的大事,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解放思想,打破常规,不断创新观念、创新体制、创新工作方法和措施;必须明确目标,坚定信心,扎实推进。我理解,所谓“强”,就是要强在保障上、均衡上、师资上、管理上、质量上。

强保障。就是要为教育发展提供良好的经费保障和环境保障。近些年来,我市按照上级的要求,千方百计加大教育投入,较好地保证了教育的基本需要。但教育经费总量不足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还低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预算内教育经费增长比例还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教育债务还比较沉重等。确保教育投入,是政府责任的体现,依法行政的体现,执政为民的体现,也是一个地方是否政令畅通、是否坚持可持续发展、是否有正确政绩观的体现。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要“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这是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中唯一的数字性指标,表明党和国家对解决教育经费不足问题的决心和信心。我们要瞄准这个目标,尽最大努力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逐步提高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争取“十一五”末期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与此同时,要严格按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要求,落实好相应配套经费,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要实实在在地按照“两个比例、三个增长”的要求,逐年加大教育投入,确保工资改革后教师工资的及时足额到位,确保危房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及帮困助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学校正常运转。

在教育发展环境方面,要继续强化部门和社会的教育责任,规范部门对学校的检查、罚款行为,认真落实首查不罚、罚款集中等制度;继续强化舆论引导,加强教育宣传,坚持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相结合,努力形成全社会都关心、理解、支持教育的局面。

强均衡。就是要保证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这是教育强市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市还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各类教育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都存在不均衡的现象。一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差距。虽然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市职业教育的规模已大体满足需要,但布局结构、专业结构还不很合理,低成本专业较多,面向第一、二产业的专业较少,难以适应市场需要;政府投入有限,办学条件比较落后,特别是实训基地严重不足;管理多头,设置标准不一,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办学特色不明显,品牌不多等。二是幼儿教育与基础教育有差距。幼儿教育是我市教育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着政府投入不多、管理不严、办学比较混乱、安全隐患较多等一些问题。三是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有差距。近些年,我市民办教育发展很快,体系逐步完善,规模不断扩大,是我市教育发展的一个亮点,但也存在着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不少民办学校起点较低,缺乏竞争力,全市民办学校校园校舍自有自建率不到50%,大部分学校条件简陋,场地狭小,环境不佳,内部设施不配套,师资的合格率低,全市民办学校教师合格率不足30%;部分民办学校办学行为不规范,缺乏诚信力,教学过程中短斤少两现象比较严重。四是农村教育与城区教育有差距。无论是经费投入、技术装备,还是师资力量、教育质量等方面,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五是学校之间有差距。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校两极分化的现象仍比较严重,特别是内部配套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同类学校之间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也是造成择校之风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这些问题,是我们建设教育强市必须解决的问题。今后几年,我们要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工作重心,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幼儿教育、民办教育和农村教育的发展,结合新农村建设,将改水、改厕、改路、改造学生食堂作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完善学生生活设施;继续大力改造薄弱学校,全面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在资金投向、师资保障等方面,尽量向薄弱学校倾斜,凡办学条件已符合标准,生源又比较好的学校,要有目的地减少投入,把更多的钱用在薄弱学校上,逐步改变学校建设两极分化的状况,缩小同类学校之间的差距。教师是教育的首要资源,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既是建设教育强市的重要保证,也是教育强市的重要体现。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根本性的工作来抓,建立一整套与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教师管理制度。一是要建立教师职业道德考评与约束机制。把教育与惩罚结合起来,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多途径的考评,激励教师人人争做师表模范。二是要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全面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努力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和对优秀教师的奖励力度,鼓励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鼓励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成名成家。要想方设法稳定教师人才队伍,虽然我们在经济待遇上比不上经济发达地区,但我们要用真心实意的人文关怀、良好的事业发展环境、先进的用人机制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发挥人才核心带头作用。三是要完善教师补充机制。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补充短缺学科教师,优化队伍结构。今后几年,重点是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打破常规,大力引进农村小学短缺学科教师,尽快使农村小学教师年龄结构、学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得到解决。四是要大力推行竞争机制。进一步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教师全员竞争聘任制,真正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局面,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严格落实教师支教制度,用优惠的政策,鼓励教师到偏远地区学校任教。

强管理。就是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育管理的新思路,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能,确保政令畅通。要从上到下建立一套运转协调、伸展自如、高质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从机构的设立、人员的配备、作风的建设等方面,形成比较成熟的制度。特别是在撤销乡镇教育办(联校)后学校的管理上、校长队伍建设上,要有新的探索、新的举措、新的突破。要将管理重心下移,以学校内部管理为核心,充分发挥学校的主观能动作用,努力形成学校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自觉遵循教育发展客观规律、自觉执行上级有关决定的生动局面。要突出抓好常规管理,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坚决禁止乱办班、乱补课、乱发学习资料、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等现象;进一步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推行教育收费制度、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规范收费、招生行为。

强质量。教育质量是衡量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建设教育强市的核心内容。我们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确保教育质量的逐年提升。具体来讲,就是要确保“几率”。一是要确保高考升学率。近四年来,我市高考录取率连续保持全省领先位置,分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以上,去年高出8.3个百分点。我们要继续保持这个成绩不下降、位置不后移。二是确保义务教育的普及率、巩固率、完成率。要按照国家规定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达到99%、17周岁人口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85%的要求,标准不降低,工作不松劲。近段时间,我市的这几个比率有所回落,要采取措施,切实加以提高。三是确保高中普及率。近两年,我市初中毕业生升高中阶段学校的比率大幅提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去年达到85.6%,基本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但这个比率离真正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还有差距,“十一五”末期,我市初中毕业生升高中阶段的比率要达到90%以上。与此同时,要力保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招生比例的大体相当。此外,还要确保初中毕业生的合格率、优秀率,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等。

做到这“五强”,我市教育才能真正“强”起来,建设教育强市的目标才可能实现。

三、突出发展重点,抓好今年工作

2007年是我市全面开展教育强市创建活动的第一年,抓好今年的工作,对建设教育强市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把握重点,强化措施,扎实把今年的各项工作做好。刚才,建平局长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这里我只强调几点。

1、切实抓好教育强市创建启动工作。建设教育强市的目标已经确定,方向已经明确,我们要坚定信心,迅速启动,全力推进。当前,着重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要认真策划,精心制定方案。要组织专门人员,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和国家、省里的有关要求,制定出详细的工作方案,细化教育强市的具体指标,规定相应的评价办法。要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第二,要加强政策研究,争取政策保障。一项伟大工程的推进,没有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是不行的。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研究,拿出具体的对策建议,报请市委、市政府批准,争取象“教育20条”一样,在政策上有新的举措、新的突破。第三,要广泛发动,营造工作氛围。开展教育强市创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也不是哪几个部门就可以做好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工作合力。因此,要大力宣传,大造声势,要象实现“两基”时一样,形成浓厚的工作氛围。第四,要启动教育强县创建与评估活动。建设教育强县是建设教育强市的基础,没有教育强县就没有教育强市。从今年开始,要全面启动教育强县创建与评估工作。市里要拿出具体的评估方案,并每年组织过程性督导或结论性评估。各区县市要以评估方案为依据,全面开展创建工作。总之,这项工作,今年要开好局、起好步。

2、切实抓好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根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今年我市要全面启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改革,按照中央、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原则,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全面实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免制度。这是一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利在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发展后劲的大事,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大突破。群众对这件事十分关注,都在打听、谈论这件事,弄不好,就会失信于民,就会给政府和教育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省政府已将此事列入了2007年“八件实事”,市政府也把它列为了“十件实事”之一,我们一定要尽全力把这件好事抓好、实事办实。要按照省里和市里的文件要求,精心策划、严密组织,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

3、切实抓好“两基”迎检工作。今年4月,国家教育督导团将对我省“两基”工作进行整体评估验收。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专门召开了全省迎检电视电话会议,省长周强、省纪委书记许云昭、副省长郭开朗、教育厅长张放平等领导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全省迎检工作进行了动员和部署,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做好这项工作,责任重大,意义重大,既关系到全省能否顺利通过验收,也关系到我市的整体形象,一定要高度重视。我市在上世纪末就全面实现了“两基”,到现在已有较长一段时间,有些指标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提高,但也有些指标出现了反弹,离验收标准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要认真对照标准,搞好自查,加强整改,特别是教育经费、普及程度、资料建设等方面,我们还有一些薄弱环节,要千方百计按标准抓落实,确保万无一失。现在离验收只有2个多月的时间了,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时间紧、任务重,各个单位要紧急行动起来,验收前,所有工作必须全部到位。春节过后,市里将进行几轮督查,并实行通报制度,对工作不积极、问题较多的地方和单位,要进行公开曝光、通报批评。验收的结果,要与两项督导评估考核、当地党委政府政绩考核、年终目标管理考核结合起来,如验收中出现较大问题、影响全省验收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此外,要继续抓好“两项督导评估考核”工作。今年,我市将有武陵区、鼎城区、津市市、汉寿县四个单位接受省里的两项督导评估考核,要认真按照要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4、切实抓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今年上半年,我市将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召开全市职教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全国、全省职教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会议将着重就强化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整合教育资源、强化内部管理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新的措施和办法。各区县市和各学校,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工作。

5、切实抓好安全稳定工作。确保教育的安全与稳定,始终是我们首要的责任和第一位的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今年是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年,各行各业都要维护好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教育系统队伍庞大,人员多,涉及千家万户,任何差错,都可能给学生、家长、老师造成极大伤害;任何安全事故,都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我们一定要高度统一思想,时刻绷紧这根弦,进一步健全相关责任制度,落实相关措施,确保学校安全与稳定。

同志们,2007年注定又是一个不平凡之年,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七大和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将对我们的政治生活和教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我们一定以这两个会议的召开为契机,抓住我市教育发展的大好机遇,再造势、再鼓劲,再努力,把我市教育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常德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春节将至,我代表市政府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教育战线的广大教职工拜个早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开 > 政务公开 > 领导讲话

张元英副市长在2007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07-02-08 00:00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立足新起点  抓住新机遇 

努力把我市建设成名符其实的教育强市

     (2007年2月6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主要目的就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立足新起点,把握新机遇,促进我市教育再上新台阶。刚才,建平局长对去年全市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并传达了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就建设强市提出了要求,我非常赞同,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过去的一年,是我国教育发展不平凡的一年,《义务教育法》的修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推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对教育公平的特别关注等,都对教育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过去的一年,也是我市教育发展不平凡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实现了“十一五”教育发展的良好开局。一是教育均衡有了新的进展,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任务圆满完成,城区学校改造工程顺利实施,幼儿教育、职业教育管理进一步加强。二是教育公平有了新的保障,“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上学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名校所办民校顺利剥离,特别是实行了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在市城区普通高中取消了择校费,有效地促进了教育公平。三是教育行风有新的起色,出台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28条,并得到较好贯彻落实,全市中小学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形势大为改观,各类招生秩序大为好转。四是教育维稳有新的成绩,安全防范机制逐步完善,全市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重大涉稳案件。五是教育质量有新的提高,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得到加强,高考升学率继续保持全省领先位置。可以说,2006年是我市教育承上启下并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教育系统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教育工作者和所有为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我市教育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教育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建设的功能还没有充分体现,教育行风还没有根本好转,队伍素质和教育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看待目前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努力工作。

去年年底,省委书记张春贤在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了加快富民强省、建设教育强省和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在前天召开的全省年度教育工作会上,郭开朗副省长专门就建设教育强省问题进行了动员和部署。今后一段时间,建设教育强省将成为我省教育发展的主旋律。2005年,市委、市政府就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市、打造教育品牌的目标,几年来,全市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正式启动教育强市创建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创建教育强市的基础已经牢固,时机已经成熟。从今年开始,我们要集中精力,在全省率先启动教育强市创建活动,通过几年的努力,把我市建设成名符其实的教育强市。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把握发展大势,抓住发展机遇

开展教育强市创建活动,是市委、市政府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决策,加快我市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强市、文化名城、和谐常德”建设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步骤;也是我市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务必把握发展大势,统一发展思想,抢抓发展机遇,促进我市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要正确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势。当前,我国正处在新一轮变革和发展时期,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经济发展更加注重质量,社会发展更加惠民利民。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富民强省的目标,我市第五次党代会也作出了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常德的部署。这些政策、目标和措施,把教育推到了发展的最前沿。教育为百业之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和作用,无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是富民强省、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常德,都离不开教育,都必须以发展教育为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去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会上再次强调,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温家宝总理去年先后四次主持召开教育方面的座谈会,指出:“我们有一流的教育,才能有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真正成为世界上一流的国家”,强调要把教育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教育兴国、教育强国作为国家意志和发展战略。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教育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教育的优先发展越来越紧迫。对此,我们要清醒认识,进一步增强教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提高办好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要正确把握教育和谐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谐,是当今社会的主流意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我国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迈进的号角,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也为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促进教育和谐,既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全社会的共同希望,也是建设教育强市的必由之路。所谓教育和谐,包括两个方面,即教育与社会的和谐、教育自身的和谐。也就是教育发展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满足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要建立完善的结构体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营造顺畅有序的发展氛围,保证自身的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我们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进一步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统筹教育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培养人的全面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保证教育公平,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则,更加注重教育的普惠性,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进一步坚持依法治教,加强和谐校园建设,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人人奋发努力的教育氛围,提高教育发展的水平和质量。我们要深刻领会和谐发展的精神实质,顺应和谐发展的时代潮流,树立和谐发展的意识,用和谐的思想、和谐的标准指导教育各项工作,促进我市教育进一步和谐发展。

要正确把握我市教育发展的良好形势。近些年,我市教育发展迅速,来势喜人,很多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有些甚至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历届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工作都十分重视,特别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无论是教育意识、教育思想还是采取的工作措施,在全省都是超前的、领先的,特别是教育20条的颁布实施,电子信息化收费制度的推行,市城区普通高中择校费的取消等,都是一些带有前瞻性、突破性的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市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也思想统一,行动一致,为全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努力。目前,全市干部群众的教育意识进一步牢固,教育环境进一步改善,教育投入进一步增加,教育发展进一步顺畅,事业发展已到了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的新阶段,这是我市教育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基础和兆头。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好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再接再厉,顺势而上,实现我市教育新的跨越。

二、明确发展目标,坚定发展信心

建设教育强市,是我市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牌意义的大事,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解放思想,打破常规,不断创新观念、创新体制、创新工作方法和措施;必须明确目标,坚定信心,扎实推进。我理解,所谓“强”,就是要强在保障上、均衡上、师资上、管理上、质量上。

强保障。就是要为教育发展提供良好的经费保障和环境保障。近些年来,我市按照上级的要求,千方百计加大教育投入,较好地保证了教育的基本需要。但教育经费总量不足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还低于全国和全省的平均水平,预算内教育经费增长比例还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教育债务还比较沉重等。确保教育投入,是政府责任的体现,依法行政的体现,执政为民的体现,也是一个地方是否政令畅通、是否坚持可持续发展、是否有正确政绩观的体现。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要“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这是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中唯一的数字性指标,表明党和国家对解决教育经费不足问题的决心和信心。我们要瞄准这个目标,尽最大努力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逐步提高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争取“十一五”末期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与此同时,要严格按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要求,落实好相应配套经费,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要实实在在地按照“两个比例、三个增长”的要求,逐年加大教育投入,确保工资改革后教师工资的及时足额到位,确保危房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及帮困助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学校正常运转。

在教育发展环境方面,要继续强化部门和社会的教育责任,规范部门对学校的检查、罚款行为,认真落实首查不罚、罚款集中等制度;继续强化舆论引导,加强教育宣传,坚持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相结合,努力形成全社会都关心、理解、支持教育的局面。

强均衡。就是要保证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这是教育强市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市还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各类教育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都存在不均衡的现象。一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差距。虽然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市职业教育的规模已大体满足需要,但布局结构、专业结构还不很合理,低成本专业较多,面向第一、二产业的专业较少,难以适应市场需要;政府投入有限,办学条件比较落后,特别是实训基地严重不足;管理多头,设置标准不一,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办学特色不明显,品牌不多等。二是幼儿教育与基础教育有差距。幼儿教育是我市教育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着政府投入不多、管理不严、办学比较混乱、安全隐患较多等一些问题。三是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有差距。近些年,我市民办教育发展很快,体系逐步完善,规模不断扩大,是我市教育发展的一个亮点,但也存在着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不少民办学校起点较低,缺乏竞争力,全市民办学校校园校舍自有自建率不到50%,大部分学校条件简陋,场地狭小,环境不佳,内部设施不配套,师资的合格率低,全市民办学校教师合格率不足30%;部分民办学校办学行为不规范,缺乏诚信力,教学过程中短斤少两现象比较严重。四是农村教育与城区教育有差距。无论是经费投入、技术装备,还是师资力量、教育质量等方面,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五是学校之间有差距。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校两极分化的现象仍比较严重,特别是内部配套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同类学校之间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也是造成择校之风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这些问题,是我们建设教育强市必须解决的问题。今后几年,我们要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工作重心,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幼儿教育、民办教育和农村教育的发展,结合新农村建设,将改水、改厕、改路、改造学生食堂作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完善学生生活设施;继续大力改造薄弱学校,全面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在资金投向、师资保障等方面,尽量向薄弱学校倾斜,凡办学条件已符合标准,生源又比较好的学校,要有目的地减少投入,把更多的钱用在薄弱学校上,逐步改变学校建设两极分化的状况,缩小同类学校之间的差距。教师是教育的首要资源,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既是建设教育强市的重要保证,也是教育强市的重要体现。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根本性的工作来抓,建立一整套与教育改革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教师管理制度。一是要建立教师职业道德考评与约束机制。把教育与惩罚结合起来,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多途径的考评,激励教师人人争做师表模范。二是要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全面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努力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和对优秀教师的奖励力度,鼓励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鼓励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成名成家。要想方设法稳定教师人才队伍,虽然我们在经济待遇上比不上经济发达地区,但我们要用真心实意的人文关怀、良好的事业发展环境、先进的用人机制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发挥人才核心带头作用。三是要完善教师补充机制。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补充短缺学科教师,优化队伍结构。今后几年,重点是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打破常规,大力引进农村小学短缺学科教师,尽快使农村小学教师年龄结构、学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得到解决。四是要大力推行竞争机制。进一步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教师全员竞争聘任制,真正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局面,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严格落实教师支教制度,用优惠的政策,鼓励教师到偏远地区学校任教。

强管理。就是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育管理的新思路,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能,确保政令畅通。要从上到下建立一套运转协调、伸展自如、高质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从机构的设立、人员的配备、作风的建设等方面,形成比较成熟的制度。特别是在撤销乡镇教育办(联校)后学校的管理上、校长队伍建设上,要有新的探索、新的举措、新的突破。要将管理重心下移,以学校内部管理为核心,充分发挥学校的主观能动作用,努力形成学校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自觉遵循教育发展客观规律、自觉执行上级有关决定的生动局面。要突出抓好常规管理,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坚决禁止乱办班、乱补课、乱发学习资料、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等现象;进一步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推行教育收费制度、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规范收费、招生行为。

强质量。教育质量是衡量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建设教育强市的核心内容。我们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确保教育质量的逐年提升。具体来讲,就是要确保“几率”。一是要确保高考升学率。近四年来,我市高考录取率连续保持全省领先位置,分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以上,去年高出8.3个百分点。我们要继续保持这个成绩不下降、位置不后移。二是确保义务教育的普及率、巩固率、完成率。要按照国家规定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达到99%、17周岁人口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85%的要求,标准不降低,工作不松劲。近段时间,我市的这几个比率有所回落,要采取措施,切实加以提高。三是确保高中普及率。近两年,我市初中毕业生升高中阶段学校的比率大幅提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去年达到85.6%,基本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但这个比率离真正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还有差距,“十一五”末期,我市初中毕业生升高中阶段的比率要达到90%以上。与此同时,要力保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招生比例的大体相当。此外,还要确保初中毕业生的合格率、优秀率,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等。

做到这“五强”,我市教育才能真正“强”起来,建设教育强市的目标才可能实现。

三、突出发展重点,抓好今年工作

2007年是我市全面开展教育强市创建活动的第一年,抓好今年的工作,对建设教育强市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把握重点,强化措施,扎实把今年的各项工作做好。刚才,建平局长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这里我只强调几点。

1、切实抓好教育强市创建启动工作。建设教育强市的目标已经确定,方向已经明确,我们要坚定信心,迅速启动,全力推进。当前,着重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要认真策划,精心制定方案。要组织专门人员,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和国家、省里的有关要求,制定出详细的工作方案,细化教育强市的具体指标,规定相应的评价办法。要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第二,要加强政策研究,争取政策保障。一项伟大工程的推进,没有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是不行的。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研究,拿出具体的对策建议,报请市委、市政府批准,争取象“教育20条”一样,在政策上有新的举措、新的突破。第三,要广泛发动,营造工作氛围。开展教育强市创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也不是哪几个部门就可以做好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工作合力。因此,要大力宣传,大造声势,要象实现“两基”时一样,形成浓厚的工作氛围。第四,要启动教育强县创建与评估活动。建设教育强县是建设教育强市的基础,没有教育强县就没有教育强市。从今年开始,要全面启动教育强县创建与评估工作。市里要拿出具体的评估方案,并每年组织过程性督导或结论性评估。各区县市要以评估方案为依据,全面开展创建工作。总之,这项工作,今年要开好局、起好步。

2、切实抓好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根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今年我市要全面启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改革,按照中央、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原则,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全面实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全免制度。这是一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利在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发展后劲的大事,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大突破。群众对这件事十分关注,都在打听、谈论这件事,弄不好,就会失信于民,就会给政府和教育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省政府已将此事列入了2007年“八件实事”,市政府也把它列为了“十件实事”之一,我们一定要尽全力把这件好事抓好、实事办实。要按照省里和市里的文件要求,精心策划、严密组织,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

3、切实抓好“两基”迎检工作。今年4月,国家教育督导团将对我省“两基”工作进行整体评估验收。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专门召开了全省迎检电视电话会议,省长周强、省纪委书记许云昭、副省长郭开朗、教育厅长张放平等领导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全省迎检工作进行了动员和部署,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做好这项工作,责任重大,意义重大,既关系到全省能否顺利通过验收,也关系到我市的整体形象,一定要高度重视。我市在上世纪末就全面实现了“两基”,到现在已有较长一段时间,有些指标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提高,但也有些指标出现了反弹,离验收标准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要认真对照标准,搞好自查,加强整改,特别是教育经费、普及程度、资料建设等方面,我们还有一些薄弱环节,要千方百计按标准抓落实,确保万无一失。现在离验收只有2个多月的时间了,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时间紧、任务重,各个单位要紧急行动起来,验收前,所有工作必须全部到位。春节过后,市里将进行几轮督查,并实行通报制度,对工作不积极、问题较多的地方和单位,要进行公开曝光、通报批评。验收的结果,要与两项督导评估考核、当地党委政府政绩考核、年终目标管理考核结合起来,如验收中出现较大问题、影响全省验收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此外,要继续抓好“两项督导评估考核”工作。今年,我市将有武陵区、鼎城区、津市市、汉寿县四个单位接受省里的两项督导评估考核,要认真按照要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4、切实抓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今年上半年,我市将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召开全市职教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全国、全省职教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会议将着重就强化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整合教育资源、强化内部管理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新的措施和办法。各区县市和各学校,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工作。

5、切实抓好安全稳定工作。确保教育的安全与稳定,始终是我们首要的责任和第一位的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今年是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年,各行各业都要维护好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教育系统队伍庞大,人员多,涉及千家万户,任何差错,都可能给学生、家长、老师造成极大伤害;任何安全事故,都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我们一定要高度统一思想,时刻绷紧这根弦,进一步健全相关责任制度,落实相关措施,确保学校安全与稳定。

同志们,2007年注定又是一个不平凡之年,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七大和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将对我们的政治生活和教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我们一定以这两个会议的召开为契机,抓住我市教育发展的大好机遇,再造势、再鼓劲,再努力,把我市教育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常德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春节将至,我代表市政府向在座的各位并通过你们向教育战线的广大教职工拜个早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家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