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有旧站栏目
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把课堂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发布时间:2010-12-26 20:46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解读常德市六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十六字方针”

常德市第六中学  张富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许多学校纷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改革。针对“如何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模式怎样调整才能顺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等问题,各校都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我们常德市六中“先学后教,学案引导,有效互动,当堂训练”的课改思路,就是在借鉴先进学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校实际提出来的。目前,这“十六字方针”在我校课堂教学中得到了积极探索与全面贯彻,为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希望。
    一、背景:不得不改的现实
    在传统教育教学的指导下,我校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满堂灌”现象,即使偶尔有些课堂提问和练习,也往往是在教师操纵之下的课堂表演。更有甚者,有些课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已经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日益丧失,对教师的过度依赖越来越强,学习兴趣日益下降,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低下、学校升学率年年下滑,而当学生的注意重心离开了课堂、学习之后,他们受到不良风气影响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加,又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班主任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困扰,恶性循环就此形成,革除时弊,刻不容缓!
    二、思考:成功课堂的原则
    大量理论与实践告诉我们,成功有实效的课堂,应该是“教学相长”的生命体验,应该具备以下基本原则要求:第一,要有前后知识的衔接,即温故知新。第二,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即目标导向。第三,要有学生自己感知与体验的过程,即自主学习。第四,要有学生充分的自学、看书的时间,即先学后教。第五,要有教师的积极引导,即精讲多练。第六,要有学生巩固知识的及时对应训练,即当堂训练。
    三、思路:“十六字”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然而,纵观古今中外成功的教学经验,其核心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都是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调动每一位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先练后讲”模式,杜郎口中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也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提出来的,而且都带动了许多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借鉴其他学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校结合生源特点,提出了“先学后教,学案引导,有效互动,当堂训练”的课改思路。
    (一)先学后教
    学习是掌握知识的实践与体验,所以要鼓励学生自学。过去我们认为讲得越细,学生就越容易掌握,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但是,我们没有想到,学生丧失了主体地位,又缺乏学习过程的体验与磨练,极容易养成不动脑筋的习惯。久而久之,必然导致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丧失。这样的苦果我们已经尝够了。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余文森教授就曾经指出:“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阶段),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所以,我们要大胆地引导学生有目标地自学,最大幅度地让学生自己来克服他们所能够克服的学习困难,完成他们所能够完成的学习任务。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磨练,体验成功。
当然,仅靠学生“先学”是不能解决全部问题的,所以老师的“教”依然是重要的,但我们强调的是“后教”,即老师的教学必须是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针对学生自学预习中的问题、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当然,这种“教”绝不是单纯传统意义上的“讲授”,它强调巧妙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通过积极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
    (二)学案引导
    “学案”始创于浙江省金华一中,准确而言应称为“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构建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它不是题集,也不是教案,因为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为学生指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制定具体可行的学习方案,设计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
我校的“导学案”一般由“学习目标”、“知识准备”、“学习内容”、“学习小结(或拓展)”四个部分构成。“学习内容”是其主体,一般又包含“自主学习”和“课堂练习”两大板块。
     为了规范“导学案”的编写,我们制订了“课时化”、“问题化”、“方法化”、“层次化”四大原则。课时化原则指的是“导学案”分课时编写,使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地完成学习任务;问题化原则强调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和解疑,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能力;方法化原则指的是“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不仅仅局限在学习内容方面,也应该包括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层次化原则要求“导学案”一方面要将无序的学习内容组织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教材,同时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优秀的学生感受到挑战,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为保证“学案导学”的顺利开展,我校还制订了教师“集体备课”,学生“小组竞争”等一系列制度及相应评价机制,还专门成立了督导小组加以督促指导。
    (三)有效互动
    课堂内外的“有效互动”,指的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资源之间相互作用,并在彼此之间发生积极的改变的过程。所谓“相互作用”,既包括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也包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积极影响,还包括教师、学生与教学资源的积极影响。
    “有效互动”重在“有效”。不论何种形式的互动都不能是“花架子”。俗语云,乐学才能善求。有效互动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学生乐学。因而,我们主张教师的“教”要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朝着积极的方向转变;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对自己的教学手段做出恰当的调整,要“以学定教”。这就要求教师调、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不再一味充当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中,教师要围绕着学习内容,为学生营造自主发言的空间,使课堂变成充满生趣的师生交流场所。
    对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内外围绕学习内容而展开的互动(合作学习),我们更是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因为这种互动如果组织得好,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的改善产生重大作用,而组织不好,其反作用也是很大的。
当然,教师、学生与教材等教学资源的有效互动也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在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如何实现教材、“导学案”、课件、教具之间的优化整合,这是值得思考的探讨的课题。
    总之,“有效互动”课堂追求的是教学的生命活力,落实的是思维的碰撞、兴趣的激发,注重的是切实提高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四)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是卢仲衡、黎世法、魏书生都名师教学的成功经验,也是洋思、杜郎口、许市等中学课改的成功经验。
对学生而言,“当堂训练”的目的在于能让他们在实践中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对教师而言,这样做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及时反馈准确的信息,以便于教师布置课外阅读、预习等少量的延伸、拓宽性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同时也为教师在课外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提供依据。
我们要求当堂训练时间不少于15分钟,以便让学生能及时地在实践中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在内容的设置上,我们主张坚决摒弃死记硬背,摒弃课堂新知的简单重复,最好是引导学生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而在训练形式上,要像竞赛、像考试那样,让学生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训练内容。这样的课堂训练犹如“实弹演习”,不但能拓宽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更能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强竞争意识、独立意识、培养独立雷厉风行的作风、严谨的态度。而且,这也是减轻学生课外过重负担的有效手段。
以上“十六字”方针,既关注了“学”与“教”关系,也重视了“学”与“练”的联系,既强调方法,又着眼实效,是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精髓。
    四、前景:艰辛与希望同在
    “先学后教,学案引导,有效互动,当堂训练”的“十六字”教学改革方针目前已经在我校全面推行,与历史上许多改革一样,初始阶段,我们碰到了诸如教师思想转变不了,学生适应不了,家长接受不了等阻力,推行起来确感艰难,但奋进中的六中人毕竟已经举起了教改的旗帜,坚定地迈出了前行的步伐,我们相信这个方向是对的,大胆的探索与实践,注重实效的改革举措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成果,希望和胜利就在前方!
[参考书目]:
■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余文森《论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中国教育学刊》2008年第11期)
■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首教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 长沙市雨花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朱紫彪(《讲台的革命》)(《湖南教育》2009.12)
■ 刘金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破解五大难题》(《中小学管理2009.8》)
■ 廖燕萍《“学案引导、主动参与、有效练习”复习模式》(《广东教育》2009.10)
■ 孔宪荣《“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现代教育报》2008.9)
■ 李承奎《浅谈“学案”设计》(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粟二营《有效互动  激发主动》(《考试周刊》2007.11)
■ 刘焱《课堂互动》(《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30期)
■ 肖焕瑞《浅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 赖配根《解放“学习力”——蔡林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背后》(《人民教育》2009.12)

编辑:新春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有旧站栏目 > 教学教研

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把课堂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发布时间:2010-12-26 20:46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解读常德市六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十六字方针”

常德市第六中学  张富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许多学校纷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改革。针对“如何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模式怎样调整才能顺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等问题,各校都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我们常德市六中“先学后教,学案引导,有效互动,当堂训练”的课改思路,就是在借鉴先进学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校实际提出来的。目前,这“十六字方针”在我校课堂教学中得到了积极探索与全面贯彻,为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希望。
    一、背景:不得不改的现实
    在传统教育教学的指导下,我校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满堂灌”现象,即使偶尔有些课堂提问和练习,也往往是在教师操纵之下的课堂表演。更有甚者,有些课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已经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日益丧失,对教师的过度依赖越来越强,学习兴趣日益下降,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低下、学校升学率年年下滑,而当学生的注意重心离开了课堂、学习之后,他们受到不良风气影响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加,又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班主任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困扰,恶性循环就此形成,革除时弊,刻不容缓!
    二、思考:成功课堂的原则
    大量理论与实践告诉我们,成功有实效的课堂,应该是“教学相长”的生命体验,应该具备以下基本原则要求:第一,要有前后知识的衔接,即温故知新。第二,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即目标导向。第三,要有学生自己感知与体验的过程,即自主学习。第四,要有学生充分的自学、看书的时间,即先学后教。第五,要有教师的积极引导,即精讲多练。第六,要有学生巩固知识的及时对应训练,即当堂训练。
    三、思路:“十六字”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然而,纵观古今中外成功的教学经验,其核心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都是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调动每一位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先练后讲”模式,杜郎口中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也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提出来的,而且都带动了许多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借鉴其他学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校结合生源特点,提出了“先学后教,学案引导,有效互动,当堂训练”的课改思路。
    (一)先学后教
    学习是掌握知识的实践与体验,所以要鼓励学生自学。过去我们认为讲得越细,学生就越容易掌握,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但是,我们没有想到,学生丧失了主体地位,又缺乏学习过程的体验与磨练,极容易养成不动脑筋的习惯。久而久之,必然导致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丧失。这样的苦果我们已经尝够了。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余文森教授就曾经指出:“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阶段),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所以,我们要大胆地引导学生有目标地自学,最大幅度地让学生自己来克服他们所能够克服的学习困难,完成他们所能够完成的学习任务。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磨练,体验成功。
当然,仅靠学生“先学”是不能解决全部问题的,所以老师的“教”依然是重要的,但我们强调的是“后教”,即老师的教学必须是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针对学生自学预习中的问题、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当然,这种“教”绝不是单纯传统意义上的“讲授”,它强调巧妙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通过积极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
    (二)学案引导
    “学案”始创于浙江省金华一中,准确而言应称为“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构建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它不是题集,也不是教案,因为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为学生指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制定具体可行的学习方案,设计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
我校的“导学案”一般由“学习目标”、“知识准备”、“学习内容”、“学习小结(或拓展)”四个部分构成。“学习内容”是其主体,一般又包含“自主学习”和“课堂练习”两大板块。
     为了规范“导学案”的编写,我们制订了“课时化”、“问题化”、“方法化”、“层次化”四大原则。课时化原则指的是“导学案”分课时编写,使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地完成学习任务;问题化原则强调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和解疑,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能力;方法化原则指的是“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不仅仅局限在学习内容方面,也应该包括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层次化原则要求“导学案”一方面要将无序的学习内容组织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教材,同时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优秀的学生感受到挑战,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为保证“学案导学”的顺利开展,我校还制订了教师“集体备课”,学生“小组竞争”等一系列制度及相应评价机制,还专门成立了督导小组加以督促指导。
    (三)有效互动
    课堂内外的“有效互动”,指的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资源之间相互作用,并在彼此之间发生积极的改变的过程。所谓“相互作用”,既包括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也包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积极影响,还包括教师、学生与教学资源的积极影响。
    “有效互动”重在“有效”。不论何种形式的互动都不能是“花架子”。俗语云,乐学才能善求。有效互动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学生乐学。因而,我们主张教师的“教”要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朝着积极的方向转变;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对自己的教学手段做出恰当的调整,要“以学定教”。这就要求教师调、改变教学行为和策略,转变角色,不再一味充当知识的占有者、传递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中,教师要围绕着学习内容,为学生营造自主发言的空间,使课堂变成充满生趣的师生交流场所。
    对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内外围绕学习内容而展开的互动(合作学习),我们更是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因为这种互动如果组织得好,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的改善产生重大作用,而组织不好,其反作用也是很大的。
当然,教师、学生与教材等教学资源的有效互动也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在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如何实现教材、“导学案”、课件、教具之间的优化整合,这是值得思考的探讨的课题。
    总之,“有效互动”课堂追求的是教学的生命活力,落实的是思维的碰撞、兴趣的激发,注重的是切实提高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四)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是卢仲衡、黎世法、魏书生都名师教学的成功经验,也是洋思、杜郎口、许市等中学课改的成功经验。
对学生而言,“当堂训练”的目的在于能让他们在实践中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对教师而言,这样做能够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及时反馈准确的信息,以便于教师布置课外阅读、预习等少量的延伸、拓宽性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同时也为教师在课外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提供依据。
我们要求当堂训练时间不少于15分钟,以便让学生能及时地在实践中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在内容的设置上,我们主张坚决摒弃死记硬背,摒弃课堂新知的简单重复,最好是引导学生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而在训练形式上,要像竞赛、像考试那样,让学生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训练内容。这样的课堂训练犹如“实弹演习”,不但能拓宽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更能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强竞争意识、独立意识、培养独立雷厉风行的作风、严谨的态度。而且,这也是减轻学生课外过重负担的有效手段。
以上“十六字”方针,既关注了“学”与“教”关系,也重视了“学”与“练”的联系,既强调方法,又着眼实效,是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精髓。
    四、前景:艰辛与希望同在
    “先学后教,学案引导,有效互动,当堂训练”的“十六字”教学改革方针目前已经在我校全面推行,与历史上许多改革一样,初始阶段,我们碰到了诸如教师思想转变不了,学生适应不了,家长接受不了等阻力,推行起来确感艰难,但奋进中的六中人毕竟已经举起了教改的旗帜,坚定地迈出了前行的步伐,我们相信这个方向是对的,大胆的探索与实践,注重实效的改革举措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成果,希望和胜利就在前方!
[参考书目]:
■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余文森《论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中国教育学刊》2008年第11期)
■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首教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 长沙市雨花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朱紫彪(《讲台的革命》)(《湖南教育》2009.12)
■ 刘金玉《“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破解五大难题》(《中小学管理2009.8》)
■ 廖燕萍《“学案引导、主动参与、有效练习”复习模式》(《广东教育》2009.10)
■ 孔宪荣《“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现代教育报》2008.9)
■ 李承奎《浅谈“学案”设计》(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粟二营《有效互动  激发主动》(《考试周刊》2007.11)
■ 刘焱《课堂互动》(《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30期)
■ 肖焕瑞《浅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 赖配根《解放“学习力”——蔡林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背后》(《人民教育》2009.12)

编辑: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