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有旧站栏目
教育呼唤“原生态”
发布时间:2010-12-24 16:20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汉寿聂家桥乡中心学校  戴学文

    回想自己的学生时代,对照自己的工作经历,感慨万般:从教27年,任校长17个春秋,真有点“今不如昔”的悲凉之感,我觉得过去的学生天真烂漫,现在的学生迷茫万千;过去的家长纯朴洒脱,现在的家长现实无奈;过去的教师儒雅自然,现在的教师压力重重;过去的学校似乎是强权,现在的学校千难万难。也许一切都归罪于教育无法回归自然。我曾经在年底一次与老师们的思想交流中说,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学校在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上有了一定的突破,我认为,这些应该归功于我们遵循了教育规律,让教育得以“道法自然”。
    教育回归自然,我做了几点尝试,不一定正确,仅仅用于交流:
    一、“原味”的质量观----让质量演绎为一种文化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和命运,涉及到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决定着学校的兴衰,提高教育质量成了校长们永恒的主题。我的质量观有点“土”,却“原汁原味”。
首先,教育质量观要在追求功利和追求功利的超越上找到切入点。不可否认,质量观难以避免一定功利性,但我的功利性仅限于毕业班。我校每年都根据当年的具体情况制定《中考奖罚细则》,完成预期目标坚决履行承诺,学校会从公用经费中挤出“巨资”用于中考专项奖励,并在全乡教师大会上给有功之臣披红戴花,当众发放奖金。若中考综合排名居全县前列,学校在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也会不惜重金,组织九年级教师外出旅游,以资鼓励。
对于肄业年级我们着力追求功利的超脱,把质量演绎为一种文化,我们经常向老师灌输:学有所得就是胜利,学有进步就是成功,对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全方位的,不是全面束缚手脚,而是全面发展,全面挖掘师生潜能,寻找闪光点,校长搭起舞台,举起评价的指挥棒,当好评委,让老师学生人人都有成就感。始终坚持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用赏识的眼光去欣赏每一个学生,去欣赏每一个老师。
    另外,我们的教育质量观力求在课堂主阵地和第二课堂找到平衡点。学生在校最多的时间是在课堂上,一所优秀学校获得最终成功也是在课堂上。课堂的质量实际上主宰着教育的质量。放弃课堂,课外加班加点,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我们打破“要抓教育质量,就必须大面积长时间补课”的工作定势,回归到课堂主阵地上,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利用好有效的教学时间,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非常注重教师的课堂评价活动,提倡建学习型校园,树研究型教师。我们坚持实行教师课堂等级达标,把教师的教学水平分成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这个活动每年都进行,所以是动态的,其最大好处在于让教师不断去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去追求新的目标,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第二课堂的质量也不可忽视 。首先,坚持抓艺体美教育。我校每年都利用“元旦”、“国庆”、“五四”等节日庆典举办艺术节活动,使有艺术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明确教师常年专门负责培养音乐,体育,美术尖子,已经制度化;阳光体育阳光灿烂,成立了田径队、篮球队等兴趣小组,专门分派人员负责组织管理,开展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坚持开展大课间活动,使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得到充分保障,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这些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我校体育教育的质量,使全体学生的兴趣得以培养,体质得以增强,特长得以发展,为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树立起了一面闪亮的旗帜,达到了“强身健体,修德长智”的教育境界。另外,注重科技创新活动。我校每年都要开展一次科技节活动,主要活动为科普知识宣传、展览;组织学生观看科普知识的相关影视;学生的科技小制作、小发明评比展览;办科技手抄报等。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学校文化生活,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成果受到了省市,县的表彰。我校学生很活跃,也许正是得益于上述科技节、文化节、运动会,他们过这些“节”就像小孩过年一样,过的有滋有味。
    二、“主人翁”的教师观----让老师爱上学校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创建和谐社会,就其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回想我十七年的校长生涯,总觉得 “以人为本”更是现代学校管理的一种基本理念,随着人事管理的规范化,教师绩效工资的进一步落实,以约束人、制裁人为主要特征的“刚性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学校教师管理的发展趋势,学校对教师管理应从“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人际关系管理”转化。让教师爱上学校,是回归教师管理的本来面目。我对教师的管理实施“人际关系激励管理”,它是一种关注人、研究人、服务人、激励人、发展人、弘扬人的本性的管理模式。通过管理让教师在快乐中流汗,而不是在悠闲中流泪。管为了不管,让教师爱上学校,主动开展工作,“教书育人”实现从职业到事业的转换。  
    1、亲和化——融洽管理。我管事总揽而不包揽、敢断而不武断、放手而不撒手、大度而不失度。其他层次管理者和教师也都要有各自明确的职责分工,相互之间进行协调、配合、沟通,立足自己的岗位,把工作创造性地做好。这种管理的融洽性能拉近管理者与教师心理距离,让管理者与教师在无拘无束的交流中互相激发灵感、热情与信任,这样具有亲和力的层级关系起着维系人心、增进团结、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促进作用。
    2、人情化——关怀管理。学校管理,从尊重教师开始,真正关心教师。不单是关心教师的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关心教师的前途和未来,既包括提高工资、给予奖金、奖励住房、改善福利待遇等,也包括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工作得到认可的机会和发展的机会。
    3、真诚化——容人管理。一所学校,师生上千人,在教学、学习、生活、交往中难免有不如意的地方,人与人总有磕磕碰碰,师生总少不了怨气。校长这个当家人,一定要宽宏大量,要有容人之量。学校管理者要不计较教师的牢骚话,而应从中检查、修正自己的工作。
    4、自主化——开放管理。教师管理中百分之百的求同思维,常常让教师的创新之苗过早夭折。学校领导要给教师职业自由权。作为学校领导,要允许教师在履行职责的基础上享有学术自由,有资格对最适合于学生的教具及教法作出判断,在选择和使用教材以及运用教育方法方面起主要作用;教师及教师专业组织应参加新的课程、教科书及教具的开发工作,任何监督制度都不得损害教师的自由权、创造性等。
    5、宽容化——考勤管理。在工作环境和心理空间上,要给予教师一定的自由。我们的考勤制度,都是在合情、合理、合法的条件下,为教师工作提供一定的自由度,使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恰如其分的发挥。教师工作时间和空间的非限制性,决定了教师工作环境的非限制性。家访、学习提高、搜集资料、科研教研等一系列教学的延续工作,都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就能完成的。如果对教师实行整天“所谓8小时坐班制”,犹如给教师戴上了“紧箍咒”,这不仅不利于教师身心舒畅地放开手脚工作、提高业务水平和教科研能力,而且对教师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会带来极大的挫伤。  
    三、“快乐”的学生观----让学生爱上学习
    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学生是学校的工作中心,学生放在学校工作的第一位。以学生的需求为根本,以学生的成长为根本,最大限度的去创造一切有利的环境,去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求……“圈养”养出学生的规范,“放养”养出学生的个性。
第一、“确立每个学生发展的管理”——树立“圈养”的意识。
教育是认识人、培养人的伟大事业。因而面对来到学校学习的每一位学生,我们都有义务、有责任给他们最优质的教育。在教育的过程,只要大胆尝试,勇于探索,完全能寻找到一条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之路。“合格+特长”的教育之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只有在经历与摸索中才会不断前行;还应明确学生的发展并不仅限于那些学习优秀的学生,或者大部分学生,而是“每一个学生”,因为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教育均能找到适合他们的契合点。“只要敢为学生想,没有达不成的”。这就是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也就是“圈养”应该达到的教育目标。要学习这一管理智慧,并把它运用于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同时应该思考:现在学校目前的现状如何?学生的发展怎样?是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了?针对学校实际,梳理清晰“每个学生发展”的目标,明确“每个学生发展”的思路,形成“每个学生发展”的具体方案,并逐步内化为全校教师共同的“圈养”认识。
第二、“打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提供“放养”的空间。
“圈养”是面对全体学生进行的教育,是培养合格学生的必要手段;“放养”是给学生更广阔的天地,让学生寻求到更适合自己发挥的空间。我们应该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打造适合的教育,给他们“放养”的时间和空间。如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可以让课堂成为“放羊式”的课堂,让每个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开设丰富多彩的各类兴趣班,从体育到文艺,从科技到劳动,从动手到动脑,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可以开展多元化的校园活动与节日,文艺节、体育节、科技节等等,让学生畅游校园,回归生活;可以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激励学生在不同方面、不同活动中成长与发展。如我校在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上进行了一些尝试:用学生的学科素质测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绩效。比如语文,有很多能力在考试中是无法测试到的,像阅读能力、朗诵能力、交流辩论能力等等。所以我们摸索出了我们的语文学科测试方法,包括听、说、读、写四个项目。比如“听”,通过听老师说话或听录音,学生听了之后对听的内容进行复述,并提出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这种方式考查学生的独立判断能力。接下来是“说”,我们给一个话题,让学生对这个话题发表看法,这就检测了他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组织材料的逻辑思维能力。“读”的方面,我们提供材料让学生来读,比如读报纸或者经典名篇,就考查了他对于文本的理解,因为新闻有新闻的读法,散文有散文的读法,不同的材料在读法上应该是不一样的。“写”的话,我们是给出话题或者命题,让学生来写。在其他学科上,我们也有自己的学科素质要求和测试方法。我们用这样一种方式来检测学生,是要真正关注学生的素养,让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在这一学科上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养,而不是机械地灌输知识。这样避免了单纯用分数去衡量学生的成绩,减轻了学生负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的教育并不缺少新型的理念和时髦的方法,缺少的正是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思考,科学这个朴素的词汇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真正的科学到底离我们有多远?也许答案是让我们惭愧的。因此我们要尊重科学,用科学的方法让教育回到最自然最本真的状态,让孩子们得到最自然的成长。

编辑:新春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有旧站栏目 > 教学教研

教育呼唤“原生态”

发布时间:2010-12-24 16:20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汉寿聂家桥乡中心学校  戴学文

    回想自己的学生时代,对照自己的工作经历,感慨万般:从教27年,任校长17个春秋,真有点“今不如昔”的悲凉之感,我觉得过去的学生天真烂漫,现在的学生迷茫万千;过去的家长纯朴洒脱,现在的家长现实无奈;过去的教师儒雅自然,现在的教师压力重重;过去的学校似乎是强权,现在的学校千难万难。也许一切都归罪于教育无法回归自然。我曾经在年底一次与老师们的思想交流中说,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学校在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上有了一定的突破,我认为,这些应该归功于我们遵循了教育规律,让教育得以“道法自然”。
    教育回归自然,我做了几点尝试,不一定正确,仅仅用于交流:
    一、“原味”的质量观----让质量演绎为一种文化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和命运,涉及到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决定着学校的兴衰,提高教育质量成了校长们永恒的主题。我的质量观有点“土”,却“原汁原味”。
首先,教育质量观要在追求功利和追求功利的超越上找到切入点。不可否认,质量观难以避免一定功利性,但我的功利性仅限于毕业班。我校每年都根据当年的具体情况制定《中考奖罚细则》,完成预期目标坚决履行承诺,学校会从公用经费中挤出“巨资”用于中考专项奖励,并在全乡教师大会上给有功之臣披红戴花,当众发放奖金。若中考综合排名居全县前列,学校在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也会不惜重金,组织九年级教师外出旅游,以资鼓励。
对于肄业年级我们着力追求功利的超脱,把质量演绎为一种文化,我们经常向老师灌输:学有所得就是胜利,学有进步就是成功,对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全方位的,不是全面束缚手脚,而是全面发展,全面挖掘师生潜能,寻找闪光点,校长搭起舞台,举起评价的指挥棒,当好评委,让老师学生人人都有成就感。始终坚持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用赏识的眼光去欣赏每一个学生,去欣赏每一个老师。
    另外,我们的教育质量观力求在课堂主阵地和第二课堂找到平衡点。学生在校最多的时间是在课堂上,一所优秀学校获得最终成功也是在课堂上。课堂的质量实际上主宰着教育的质量。放弃课堂,课外加班加点,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我们打破“要抓教育质量,就必须大面积长时间补课”的工作定势,回归到课堂主阵地上,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利用好有效的教学时间,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非常注重教师的课堂评价活动,提倡建学习型校园,树研究型教师。我们坚持实行教师课堂等级达标,把教师的教学水平分成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这个活动每年都进行,所以是动态的,其最大好处在于让教师不断去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去追求新的目标,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第二课堂的质量也不可忽视 。首先,坚持抓艺体美教育。我校每年都利用“元旦”、“国庆”、“五四”等节日庆典举办艺术节活动,使有艺术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明确教师常年专门负责培养音乐,体育,美术尖子,已经制度化;阳光体育阳光灿烂,成立了田径队、篮球队等兴趣小组,专门分派人员负责组织管理,开展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坚持开展大课间活动,使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得到充分保障,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这些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我校体育教育的质量,使全体学生的兴趣得以培养,体质得以增强,特长得以发展,为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树立起了一面闪亮的旗帜,达到了“强身健体,修德长智”的教育境界。另外,注重科技创新活动。我校每年都要开展一次科技节活动,主要活动为科普知识宣传、展览;组织学生观看科普知识的相关影视;学生的科技小制作、小发明评比展览;办科技手抄报等。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学校文化生活,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成果受到了省市,县的表彰。我校学生很活跃,也许正是得益于上述科技节、文化节、运动会,他们过这些“节”就像小孩过年一样,过的有滋有味。
    二、“主人翁”的教师观----让老师爱上学校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创建和谐社会,就其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回想我十七年的校长生涯,总觉得 “以人为本”更是现代学校管理的一种基本理念,随着人事管理的规范化,教师绩效工资的进一步落实,以约束人、制裁人为主要特征的“刚性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学校教师管理的发展趋势,学校对教师管理应从“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人际关系管理”转化。让教师爱上学校,是回归教师管理的本来面目。我对教师的管理实施“人际关系激励管理”,它是一种关注人、研究人、服务人、激励人、发展人、弘扬人的本性的管理模式。通过管理让教师在快乐中流汗,而不是在悠闲中流泪。管为了不管,让教师爱上学校,主动开展工作,“教书育人”实现从职业到事业的转换。  
    1、亲和化——融洽管理。我管事总揽而不包揽、敢断而不武断、放手而不撒手、大度而不失度。其他层次管理者和教师也都要有各自明确的职责分工,相互之间进行协调、配合、沟通,立足自己的岗位,把工作创造性地做好。这种管理的融洽性能拉近管理者与教师心理距离,让管理者与教师在无拘无束的交流中互相激发灵感、热情与信任,这样具有亲和力的层级关系起着维系人心、增进团结、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促进作用。
    2、人情化——关怀管理。学校管理,从尊重教师开始,真正关心教师。不单是关心教师的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关心教师的前途和未来,既包括提高工资、给予奖金、奖励住房、改善福利待遇等,也包括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工作得到认可的机会和发展的机会。
    3、真诚化——容人管理。一所学校,师生上千人,在教学、学习、生活、交往中难免有不如意的地方,人与人总有磕磕碰碰,师生总少不了怨气。校长这个当家人,一定要宽宏大量,要有容人之量。学校管理者要不计较教师的牢骚话,而应从中检查、修正自己的工作。
    4、自主化——开放管理。教师管理中百分之百的求同思维,常常让教师的创新之苗过早夭折。学校领导要给教师职业自由权。作为学校领导,要允许教师在履行职责的基础上享有学术自由,有资格对最适合于学生的教具及教法作出判断,在选择和使用教材以及运用教育方法方面起主要作用;教师及教师专业组织应参加新的课程、教科书及教具的开发工作,任何监督制度都不得损害教师的自由权、创造性等。
    5、宽容化——考勤管理。在工作环境和心理空间上,要给予教师一定的自由。我们的考勤制度,都是在合情、合理、合法的条件下,为教师工作提供一定的自由度,使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恰如其分的发挥。教师工作时间和空间的非限制性,决定了教师工作环境的非限制性。家访、学习提高、搜集资料、科研教研等一系列教学的延续工作,都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就能完成的。如果对教师实行整天“所谓8小时坐班制”,犹如给教师戴上了“紧箍咒”,这不仅不利于教师身心舒畅地放开手脚工作、提高业务水平和教科研能力,而且对教师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会带来极大的挫伤。  
    三、“快乐”的学生观----让学生爱上学习
    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学生是学校的工作中心,学生放在学校工作的第一位。以学生的需求为根本,以学生的成长为根本,最大限度的去创造一切有利的环境,去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求……“圈养”养出学生的规范,“放养”养出学生的个性。
第一、“确立每个学生发展的管理”——树立“圈养”的意识。
教育是认识人、培养人的伟大事业。因而面对来到学校学习的每一位学生,我们都有义务、有责任给他们最优质的教育。在教育的过程,只要大胆尝试,勇于探索,完全能寻找到一条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之路。“合格+特长”的教育之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只有在经历与摸索中才会不断前行;还应明确学生的发展并不仅限于那些学习优秀的学生,或者大部分学生,而是“每一个学生”,因为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教育均能找到适合他们的契合点。“只要敢为学生想,没有达不成的”。这就是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也就是“圈养”应该达到的教育目标。要学习这一管理智慧,并把它运用于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同时应该思考:现在学校目前的现状如何?学生的发展怎样?是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了?针对学校实际,梳理清晰“每个学生发展”的目标,明确“每个学生发展”的思路,形成“每个学生发展”的具体方案,并逐步内化为全校教师共同的“圈养”认识。
第二、“打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提供“放养”的空间。
“圈养”是面对全体学生进行的教育,是培养合格学生的必要手段;“放养”是给学生更广阔的天地,让学生寻求到更适合自己发挥的空间。我们应该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打造适合的教育,给他们“放养”的时间和空间。如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可以让课堂成为“放羊式”的课堂,让每个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开设丰富多彩的各类兴趣班,从体育到文艺,从科技到劳动,从动手到动脑,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可以开展多元化的校园活动与节日,文艺节、体育节、科技节等等,让学生畅游校园,回归生活;可以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激励学生在不同方面、不同活动中成长与发展。如我校在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上进行了一些尝试:用学生的学科素质测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绩效。比如语文,有很多能力在考试中是无法测试到的,像阅读能力、朗诵能力、交流辩论能力等等。所以我们摸索出了我们的语文学科测试方法,包括听、说、读、写四个项目。比如“听”,通过听老师说话或听录音,学生听了之后对听的内容进行复述,并提出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这种方式考查学生的独立判断能力。接下来是“说”,我们给一个话题,让学生对这个话题发表看法,这就检测了他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组织材料的逻辑思维能力。“读”的方面,我们提供材料让学生来读,比如读报纸或者经典名篇,就考查了他对于文本的理解,因为新闻有新闻的读法,散文有散文的读法,不同的材料在读法上应该是不一样的。“写”的话,我们是给出话题或者命题,让学生来写。在其他学科上,我们也有自己的学科素质要求和测试方法。我们用这样一种方式来检测学生,是要真正关注学生的素养,让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在这一学科上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养,而不是机械地灌输知识。这样避免了单纯用分数去衡量学生的成绩,减轻了学生负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的教育并不缺少新型的理念和时髦的方法,缺少的正是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思考,科学这个朴素的词汇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但真正的科学到底离我们有多远?也许答案是让我们惭愧的。因此我们要尊重科学,用科学的方法让教育回到最自然最本真的状态,让孩子们得到最自然的成长。

编辑: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