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有旧站栏目
“草根式教研”让学生课堂更精彩
发布时间:2011-07-20 15:32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改变课堂的行走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呼吸”,“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是眼下深圳市福田区改变教与学方式中,教研员与教师们聊得最多的话题。在这场福田教育最为深刻的变革中,教研队伍如同一支战斗的轻骑兵,深入学校,他们放下权威,放下架子,走到教师身边,与教师平等对话交流,给教师以具体的帮助。这种“草根式教研”,受到教师的热烈欢迎。 

  2002年,福田区刚刚踏上课改征程的时候,便果断地将目光锁定在课堂。近3年来,更是旗帜鲜明地提出“聚焦课堂,转变教与学方式”。一场决战课堂的攻坚战在全区67所中小学打响了。这一仗,整整打了8年。在与教师并肩作战的每一个日日夜夜,中小学教研也随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给课改教师松绑 

  在教育改革中,课堂教学的改革总是异常艰难。从每一节课改起,从一点一滴突破,正是教研工作的使命。为了完成这一重要使命,福田区教研工作建立了一套新的规则:给学校松绑,给教师松绑,不要过多地用条条框框去“规范”教师;要与教师建立一种平等对话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教师的改变提供安全和支持的环境;教研员要“盯”在课堂,一节一节地听课,与教师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研究;对教师的研究要持续关注;50岁以下的教研员全部到学校上课;放低姿态,向教师学习,与教师协商、协调、协作;尊重教师的专业主张,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去尝试。这些约定成为一种全新的教研文化,使全区教研员在语言和行动上保持着高度的一致。 

  以往,教研员到学校,总是喜欢找问题,指指点点,说这说那,弄得教师放不开手脚。如今,教研员每次听完课多讲肯定的话,鼓励教师有想法,小心翼翼保护教师的积极性。每逢到学校听课前,教研中心主任都反复叮嘱教研员,当教师在改变时,尽量少说“不”。 

  由于教研员不再一锤定音,指手画脚,打消了教师们的顾虑,他们非常欢迎教研员到学校听课,主动向教研员发出邀请,有的教师一个学期11次请教研员到校听课研究。福南小学教师金艳玲说:“当时,一位家长对我说,你原来的课上得那么好,孩子们那么喜欢,为什么要改呢?大家不都是这样教的吗?你为什么非要折磨自己,折磨学生呢?”面对家长的不理解,金艳玲真的有点动摇了,但是看到校长坚定的态度,教研员的亲切鼓励,她不好意思退回去,改革的步子越来越大。 

  让教师的研究得到认可 

  在福田区,当教师们对自己的研究拿不准时,教研员会这样鼓励教师:“你就是专家,你的声音会得到足够的重视。”为了增强教师的自信,让教师的研究得到认可,教研中心组织了“课堂教学案例评选”、“讲述我的教育教学故事”等活动。就这样,教师的思想在一天天转变,课堂在一点点突破。 

  对先行尝试成功的教师,区教研中心非常重视他们的研究成果,全区先后成立了吴庆元创新教育工作室、谢家碧小学语文工作室、李洪文中学数学工作室等21个特色教师工作室,带领更多的教师进行研究。 

  华新小学谢家碧带领语文工作室深入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教师讲得慷慨激昂,学生却听得索然无味?于是,他们大胆提出,“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 

  他们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改变了桌椅摆放的形式,然后,从课前如何预习到课堂如何做批注、如何在小组交流等,从坐姿、表情、视线、声音、语速,到如何条理清晰、有理有据,一一进行示范,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按照低中高年级设计了自主学习要求。结果,课堂真的变了,出现了未曾想象的情景,课堂“活”了起来,学生每上一次语文课,都会经历一次挑战,享受一次美感,获得一份幸福。 

  上沙中学数学教师李洪文尝试让学生出题,他的做法被迅速推广。“你知道4种平行四边形判别条件吗?”学生带着问题,走进了书的世界,寻找答案,通过自主学习,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四种判别条件。 

  这一做法在数学工作室推广,老师们还开发出擂台课、游戏课、实验课等,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学习概率之后,老师设计了“让我们一起玩数学吧”,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前,设计了“玩玩数学模型”等一些寓教于乐的活动课,使学生玩得开心,学得开心,老师教得放心! 


    课改中教师说了管用

  课究竟怎么改?缤纷的课改理念让教师无所适从。为了让教师放开手脚,教研员总是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办法改变,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允许不完美,允许手忙脚乱。这样的研究氛围,让教师们真切地体会到:“走在转变的路上,痛并快乐着。”

  福南小学金丽娜老师一直不敢尝试,害怕一旦失败了,将面对批评和指责,巨大的压力使她一次次放弃了求变的想法。2011年4月的一天,她终于鼓起勇气,上了一堂极具颠覆性的课,一节课下来,她讲的时间不到15分钟,板书也很少,课堂看似有点乱,她的心里忐忑不安。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区教研中心主任陈祥俊热情地鼓励她:“不错,有变化!继续改下去。”她的泪水夺眶而出,从此以后,她的研究热情一发不可收。

  追求个性化课堂,不搞统一的模式,是福田区教研的又一变化。一项项富有创造性的实验出现在福田外国语学校的课堂。荔园外国语小学通过多种路径探索自主高效的课堂。新洲小学提出,精心编制导学案,为学生自学搭建扶梯。天健小学形成了先学后教、课堂交流、课后延伸的语文学习模式。

  当一些教师把备课重点放在指导学生预习上时,有人提出,“学生自己能学,还要老师干吗?”面对这样的质疑,教研员耐心地解释,预习是为了更好地展示,而展示的目的是为了把学生的说、写或者其他动手的学习活动,放在同伴或者班级的视野下进行。这样学生自然就会有了双倍的责任,而这份责任正是他们主动学习的动力。只有有效预习,才会有课堂的精彩展示。

  如何指导学生预习呢?天健小学邓伶俐发现用预习纸是个好办法。通过一张预习纸,完成老师设计的教学要求。在学习角的时候,那张小小的预习纸上写着:你能自己动手做个角吗?你能在钟上标出几点吗?一个有趣的问题,一幅生动的图画,既体现出教材的编排意图,又巧妙地将学习内容设计成可操作的实践活动。上沙小学总结出预习四步法:一读文字、二看例题、三画概念、四思疑难。福民小学一位家长说:“最近发现孩子变化很大,变得越来越爱思考了,原来他们都有一张很有趣的预习纸。”

  改革带来灵动的课堂

  终于,这一全新的教研,如同一个巨大的引擎,牵动着福田中小学课堂朝着另一个方向旋转起来。曾经沉闷压抑的课堂,有了生机活力与灵动。

  学生们真的动起来了,教室里一片学习的气氛,这边眉头紧锁,那边顿悟欢笑;这边忙着帮助辅导,那边马不停蹄地书写。整个教室成了学习的海洋、交流的海洋。此时,教师们收获的是一个又一个惊喜。 

    “老师,您看我的思路如何?”这是竹林中学同学们上课时常说的话。“上课方式有了改变,你认为这种改变有什么好处呢?”面对记者的提问,学生的回答十分自信,“可以小组讨论,提高语言交流能力。”“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不懂的问题可以及时问同学。”“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课堂更活跃,学习起来更有兴趣。”

  这一变革,使“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再也不是一句口号。竹林中学有位调到外校的老师又回来听课,看到学生如此大的变化,哽咽地说不出话来。“今天让我太震撼了。”一位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十分感慨:“初中的孩子就这么能干,将来到了高中我们怎么教得了。”

  改革的路上,老师们得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关注和支持。一次,福田区区委书记刘庆生、区长张青山到福南小学听课,看到孩子们快乐幸福的笑颜,听着孩子们充满自信的发言,他们的心情从惊奇到感动,最后动情地说:“十一二岁的孩子就表现得如此优秀,还有什么比这更让我们感到幸福和激动的呢?”
 
    短评:课堂教学的深层变革 

  教研队伍这支推进教育改革的中坚力量,如何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转变职能,转变角色,成为教师成长的推动者和合作伙伴?深圳市福田区教研中心将教研工作重心下移,教研员深入学校、深入课堂,与教师共同探讨解决实验中的问题,教研方式有了根本的改变。由于教研方式的改变,带来了课堂教学的改变,课堂教学的改变,使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发生了质的改变。深圳市福田区教研中心的探索有着十分深刻和深远的意义。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1年7月20日第1版
编辑:毅刚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有旧站栏目 > 基础教育

“草根式教研”让学生课堂更精彩

发布时间:2011-07-20 15:32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浏览次数:


  “改变课堂的行走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呼吸”,“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是眼下深圳市福田区改变教与学方式中,教研员与教师们聊得最多的话题。在这场福田教育最为深刻的变革中,教研队伍如同一支战斗的轻骑兵,深入学校,他们放下权威,放下架子,走到教师身边,与教师平等对话交流,给教师以具体的帮助。这种“草根式教研”,受到教师的热烈欢迎。 

  2002年,福田区刚刚踏上课改征程的时候,便果断地将目光锁定在课堂。近3年来,更是旗帜鲜明地提出“聚焦课堂,转变教与学方式”。一场决战课堂的攻坚战在全区67所中小学打响了。这一仗,整整打了8年。在与教师并肩作战的每一个日日夜夜,中小学教研也随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给课改教师松绑 

  在教育改革中,课堂教学的改革总是异常艰难。从每一节课改起,从一点一滴突破,正是教研工作的使命。为了完成这一重要使命,福田区教研工作建立了一套新的规则:给学校松绑,给教师松绑,不要过多地用条条框框去“规范”教师;要与教师建立一种平等对话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教师的改变提供安全和支持的环境;教研员要“盯”在课堂,一节一节地听课,与教师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研究;对教师的研究要持续关注;50岁以下的教研员全部到学校上课;放低姿态,向教师学习,与教师协商、协调、协作;尊重教师的专业主张,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去尝试。这些约定成为一种全新的教研文化,使全区教研员在语言和行动上保持着高度的一致。 

  以往,教研员到学校,总是喜欢找问题,指指点点,说这说那,弄得教师放不开手脚。如今,教研员每次听完课多讲肯定的话,鼓励教师有想法,小心翼翼保护教师的积极性。每逢到学校听课前,教研中心主任都反复叮嘱教研员,当教师在改变时,尽量少说“不”。 

  由于教研员不再一锤定音,指手画脚,打消了教师们的顾虑,他们非常欢迎教研员到学校听课,主动向教研员发出邀请,有的教师一个学期11次请教研员到校听课研究。福南小学教师金艳玲说:“当时,一位家长对我说,你原来的课上得那么好,孩子们那么喜欢,为什么要改呢?大家不都是这样教的吗?你为什么非要折磨自己,折磨学生呢?”面对家长的不理解,金艳玲真的有点动摇了,但是看到校长坚定的态度,教研员的亲切鼓励,她不好意思退回去,改革的步子越来越大。 

  让教师的研究得到认可 

  在福田区,当教师们对自己的研究拿不准时,教研员会这样鼓励教师:“你就是专家,你的声音会得到足够的重视。”为了增强教师的自信,让教师的研究得到认可,教研中心组织了“课堂教学案例评选”、“讲述我的教育教学故事”等活动。就这样,教师的思想在一天天转变,课堂在一点点突破。 

  对先行尝试成功的教师,区教研中心非常重视他们的研究成果,全区先后成立了吴庆元创新教育工作室、谢家碧小学语文工作室、李洪文中学数学工作室等21个特色教师工作室,带领更多的教师进行研究。 

  华新小学谢家碧带领语文工作室深入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教师讲得慷慨激昂,学生却听得索然无味?于是,他们大胆提出,“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 

  他们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改变了桌椅摆放的形式,然后,从课前如何预习到课堂如何做批注、如何在小组交流等,从坐姿、表情、视线、声音、语速,到如何条理清晰、有理有据,一一进行示范,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按照低中高年级设计了自主学习要求。结果,课堂真的变了,出现了未曾想象的情景,课堂“活”了起来,学生每上一次语文课,都会经历一次挑战,享受一次美感,获得一份幸福。 

  上沙中学数学教师李洪文尝试让学生出题,他的做法被迅速推广。“你知道4种平行四边形判别条件吗?”学生带着问题,走进了书的世界,寻找答案,通过自主学习,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四种判别条件。 

  这一做法在数学工作室推广,老师们还开发出擂台课、游戏课、实验课等,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学习概率之后,老师设计了“让我们一起玩数学吧”,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前,设计了“玩玩数学模型”等一些寓教于乐的活动课,使学生玩得开心,学得开心,老师教得放心! 


    课改中教师说了管用

  课究竟怎么改?缤纷的课改理念让教师无所适从。为了让教师放开手脚,教研员总是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办法改变,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允许不完美,允许手忙脚乱。这样的研究氛围,让教师们真切地体会到:“走在转变的路上,痛并快乐着。”

  福南小学金丽娜老师一直不敢尝试,害怕一旦失败了,将面对批评和指责,巨大的压力使她一次次放弃了求变的想法。2011年4月的一天,她终于鼓起勇气,上了一堂极具颠覆性的课,一节课下来,她讲的时间不到15分钟,板书也很少,课堂看似有点乱,她的心里忐忑不安。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区教研中心主任陈祥俊热情地鼓励她:“不错,有变化!继续改下去。”她的泪水夺眶而出,从此以后,她的研究热情一发不可收。

  追求个性化课堂,不搞统一的模式,是福田区教研的又一变化。一项项富有创造性的实验出现在福田外国语学校的课堂。荔园外国语小学通过多种路径探索自主高效的课堂。新洲小学提出,精心编制导学案,为学生自学搭建扶梯。天健小学形成了先学后教、课堂交流、课后延伸的语文学习模式。

  当一些教师把备课重点放在指导学生预习上时,有人提出,“学生自己能学,还要老师干吗?”面对这样的质疑,教研员耐心地解释,预习是为了更好地展示,而展示的目的是为了把学生的说、写或者其他动手的学习活动,放在同伴或者班级的视野下进行。这样学生自然就会有了双倍的责任,而这份责任正是他们主动学习的动力。只有有效预习,才会有课堂的精彩展示。

  如何指导学生预习呢?天健小学邓伶俐发现用预习纸是个好办法。通过一张预习纸,完成老师设计的教学要求。在学习角的时候,那张小小的预习纸上写着:你能自己动手做个角吗?你能在钟上标出几点吗?一个有趣的问题,一幅生动的图画,既体现出教材的编排意图,又巧妙地将学习内容设计成可操作的实践活动。上沙小学总结出预习四步法:一读文字、二看例题、三画概念、四思疑难。福民小学一位家长说:“最近发现孩子变化很大,变得越来越爱思考了,原来他们都有一张很有趣的预习纸。”

  改革带来灵动的课堂

  终于,这一全新的教研,如同一个巨大的引擎,牵动着福田中小学课堂朝着另一个方向旋转起来。曾经沉闷压抑的课堂,有了生机活力与灵动。

  学生们真的动起来了,教室里一片学习的气氛,这边眉头紧锁,那边顿悟欢笑;这边忙着帮助辅导,那边马不停蹄地书写。整个教室成了学习的海洋、交流的海洋。此时,教师们收获的是一个又一个惊喜。 

    “老师,您看我的思路如何?”这是竹林中学同学们上课时常说的话。“上课方式有了改变,你认为这种改变有什么好处呢?”面对记者的提问,学生的回答十分自信,“可以小组讨论,提高语言交流能力。”“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不懂的问题可以及时问同学。”“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课堂更活跃,学习起来更有兴趣。”

  这一变革,使“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再也不是一句口号。竹林中学有位调到外校的老师又回来听课,看到学生如此大的变化,哽咽地说不出话来。“今天让我太震撼了。”一位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十分感慨:“初中的孩子就这么能干,将来到了高中我们怎么教得了。”

  改革的路上,老师们得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关注和支持。一次,福田区区委书记刘庆生、区长张青山到福南小学听课,看到孩子们快乐幸福的笑颜,听着孩子们充满自信的发言,他们的心情从惊奇到感动,最后动情地说:“十一二岁的孩子就表现得如此优秀,还有什么比这更让我们感到幸福和激动的呢?”
 
    短评:课堂教学的深层变革 

  教研队伍这支推进教育改革的中坚力量,如何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转变职能,转变角色,成为教师成长的推动者和合作伙伴?深圳市福田区教研中心将教研工作重心下移,教研员深入学校、深入课堂,与教师共同探讨解决实验中的问题,教研方式有了根本的改变。由于教研方式的改变,带来了课堂教学的改变,课堂教学的改变,使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发生了质的改变。深圳市福田区教研中心的探索有着十分深刻和深远的意义。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1年7月20日第1版
编辑:毅刚